鼠标都握不住 手麻究竟是不是病?
秋冬之交,气温骤降,正是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当我们坐在电脑前,长时间的工作后,手部出现从大拇指、食指、中指到无名指一路发麻的情况,或是骑摩托车时紧握把手、催油门时手麻症状明显,甚至睡到半夜手指、手掌传来酸麻不适,这些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改善,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肢体无力现象,影响日常生活。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容易遭遇腕隧道症候群的困扰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手掌腕骨结构像英文本的“U”形,上面覆盖着横腕韧带,形成一个腕隧道。这个隧道内有着血管、控制手指活动的肌腱,以及支配特定手指感觉的正中神经。
当我们的手持续做伸展、弯曲等过度使用动作时,横腕韧带可能会增厚,使得腕隧道内的空间变窄、压力增加,从而压迫到血管、肌腱以及正中神经。由于血管和肌腱的结构相对较强,通常正中神经是最先出现症状的。
手麻并不一定是腕隧道症候群引起的。人体的神经就像一条从颈椎连接到手掌的电线,任何一段神经被压迫都可能导致手麻。例如,颈椎的第六节、第七节的脊椎神经受到压迫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我们需要警惕并重视手麻现象,及时做好日常保健,避免症状恶化。
当手刚开始出现正中神经的急性压迫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消炎止痛药并及时进行复健。可以通过饮食调节,适量补充富含B群的全谷类食物来帮助神经修护。对于预防和改善腕隧道症候群,除了改善使用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手腕休息,常做肌腱放松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颈椎退化性疾病外,如今许多年轻人也因长期低头弓背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型手机,导致颈椎早期退化,出现手麻症状。除了节制使用这些设备外,我们还应该接受适当的复健治疗,并勤做颈部肌肉的拉筋运动以减缓肩颈肌肉的僵硬不适。游泳也是很好的复健运动,但要注意避免仰式游泳以免加重颈椎不适。
对于手麻的患者来说,不管是在办公桌上趴睡还是躺在床上趴睡都不建议。正确的睡眠姿势应该是侧躺或平躺,注意枕头的高度要适中,以维持颈椎正常的弧度。
秋冬之交是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手麻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我们应该重视手麻现象并做好日常保健,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复健。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日常姿势和睡眠习惯,保持身体健康。随着季节的转换,许多患有慢性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鼻涕倒流,导致夜间咳嗽,甚至因此习惯将枕头垫高。长期的高枕无忧可能导致颈椎健康亮起红灯。即便进行再多的康复训练,如果没有对原始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颈椎的健康问题仍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肢体麻木的感觉并不局限于手部,当从脚趾开始往上麻,再到手指、手掌,甚至有一种持续穿着袜子、戴着手套的异常感觉时,我们得考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不足或亢进引发的周边神经病变。
更令人担忧的是半身麻痹、眼花、嘴歪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急性脑中风的征兆。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一旦出现单侧手麻脚麻、复视、表情失控、流口水、语无伦次,身体半边无力等症状,切勿忽视,这可能是脑中风的信号。建议尽快前往具备脑中风急救能力的医院挂急诊,以免错过中风急救的黄金三小时内。
那么,如何缓解手麻呢?除了及时就医外,还有一些日常的小动作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手部不适。经常使用3C产品的朋友们,可以经常做手腕的拉筋运动。每套动作重复10到20次,可以让手腕感到舒适。睡眠姿势也是关键。避免趴睡,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以维持颈椎的正常弧度。
具体的缓解手麻动作如下:
1. 伸展手肘:手肘伸直,一手辅助,将另一手的手指往上压,持续10到15秒。
2. 弯曲手肘:同样手肘伸直,一手辅助,将另一手的手指往下拉,持续10到15秒。
调整睡眠姿势:平躺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宜,让额头与下巴的连接处刚好与床面平行。
无论是慢性病症还是急性警报,健康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通过了解、关注和爱护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远离病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信息,请阅读《商业周刊》的延伸阅读文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