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第一,小小罐头闯世界
日照,一个海洋食品预制菜的大舞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近日举行的中国海洋食品预制菜发展大会,让市民们大饱眼福。那些熟悉的面孔,如罐头食品,也在这场盛会上展出了它们的新风采。
提及罐头食品,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那些常见的黄桃、午餐肉等。这个看似传统的食品加工行业实则历史悠久,早已成为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产业之一。你可能不知道,一盒小小的中国罐头已经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舞台上,中国罐头工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据统计,中国罐头出口量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成为全球最大的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福建漳州市的陈字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罐头产品已经销往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
为何选择做罐头贸易?陈字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俊兴表示,他在国外观察到,罐头在消费者购物车里占据重要地位。与国内市场相比,罐头仍然是欧美许多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常见选择。他看到了商机,决定将罐头贸易作为自己的事业。
实际上,罐头食品在中国最早是高档消费的舶来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罐头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少量的水果罐头开始,逐渐增加品种和数量。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约四分之一。
除了传统的水果罐头外,中国还擅长生产各种特色单品,如芦笋罐头、番茄罐头、红烧肉罐头和鲮鱼罐头等。其中,橘子罐头是中国罐头出口清单中的“明星”单品。全球橘子罐头出口量约为35万至40万吨,而中国出口量常年保持在25万吨以上的水平。
中国企业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逐渐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为这些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和价格等方面也具备优势。
今日食品公司是一家大型金枪鱼加工生产企业,他们的产品85%远销国际市场。公司董事长陈义方见证了公司随行业一路发展的历程。他说,加工生产稳定,市场需求量大,近十年来公司发展很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产业优势、物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价格优势的支持。
中国罐头工业在不断创新中积累优势,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他们作为“后来者”,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稳定的加工生产、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优越的物流基础设施等优势,在全球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罐头工业继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在柑橘加工领域,中国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最初,我们从西班牙引进了柑橘去皮机,但由于国内外柑橘品种的差异,这些设备并不适用。我们并未止步,而是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历经数十年的专注研发,终于成功开发出适合中国柑橘的自动去皮设备。近年来,我们在柑橘分瓣等加工工序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黄洪舸分享道,仅仅10年前,制作2万吨橘子罐头需要0名工人辛勤工作90天,而如今,在同样的时间内,只需2000名工人就能生产3万吨。这一变革的背后,正是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在罐头行业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燎原之势。
“十三五”期间,罐头行业基本实现了主要品种的自动化生产,这不仅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扩大了产能,更节约了宝贵的人工成本。这样的进步,正是基于我们扎扎实实的行业积累。在国际贸易中,尽管一个地区一个品类的贸易格局不会轻易被改变,但中国企业总能够找到突破的路径和机会。
陈字贸易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起初从亚非拉市场这样的“非主流”市场做起,在这些大龙头企业较少触达的地方逐步积累和夯实市场。他们先把产品口味和质量做到一流,提高性价比,然后进行小量尝试。一旦有机会,便果断抓住。陈俊兴多年拓展市场的经验就是如此。他分享道,有时是因为灾害导致当地供应链断裂,有时是因为工厂因疫情倒闭,有时是因为贸易壁垒限制,这些突发事件使得主要进口商必须寻找替代供应商。这时,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能力,中国企业总能迅速消化订单,接手市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新兴消费趋势,瞄准市场需求研发新品。在中国,虽然是罐头制造大国、出口大国,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许多厂家主要做国外罐头品牌的贴牌加工,对市场需求导向和品牌建设关注不足。为了长远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琢磨品牌的事,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品牌建设将成为罐头行业的重要竞争力。只有不断研发新品,关注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罐头行业正朝着品牌强国的目标迈进,期待未来更多优秀的中国品牌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