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建4028个县域医共体
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打造全方位医疗新生态
近日,国家卫健委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在会上介绍,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20年的试点县中,有高达71%的县域符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标准,全国共组建了4028个县域医共体。这一建设在大部分省份已经达成共识,呈现出全面推开的趋势。
聂春雷表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这也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首批试点包括山西和浙江两省以及其他省份的567个县(市、区),共计754个县(市、区)。而在2021年,又增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试点省份。
经过两年的深入改革,试点地区的医共体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聂春雷介绍道,2020年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在专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了42%。试点地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和县域内就诊率分别达到了78%和90%,与同期非试点县的患者持续外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还积极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平均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达到11.4个。这一举措使得试点地区基层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下降趋势出现了逆转。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和慢病患者基层管理率也分别达到了55%和77%,显示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积极影响。
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改善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这一建设不仅满足了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也为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