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吃水果?何时喝汤?
进餐的顺序:那些被习惯所规范的细节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有些“老理儿”如同无声的规则,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进餐顺序。水果应该在餐前还是餐后食用?喝汤的时机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同这其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于水果的食用时机。
餐前吃水果,补充糖分和能量,效果迅速而显著。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带来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正餐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摄入。对于那些习惯于低血糖状态的人来说,餐前进食水果更是理想的选择。
对于餐后马上吃水果的习惯,我们需要警惕。过多的水果会使血糖浓度迅速上升,增加的负担,甚至中断消化过程,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
两餐之间被认为是进食水果的最佳时期。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是睡前两小时,这些时间段都可以考虑摄入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水果,如西瓜、猕猴桃等,适量约为200克。
接下来,我们谈谈喝汤的时机。
清汤,以瓜菜为主,如白菜汤、丝瓜汤等,饮用这类汤一般无禁忌,而且餐前少量饮用有助于补充体内水分,润滑口腔、食道和肠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对于那些浓缩汤,如长时间炖出的浓汤或饱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腻汤,由于含有大量嘌呤,痛风病人应避免饮用。此类汤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因此胃肠功能虚弱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也不宜饮用。
还有一些加有果实类、药材类、根茎类或干豆类的汤水,虽然口感丰富,但糖分较高,不宜过量饮用。
餐前适量饮用清汤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但喝汤的量和种类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汤的种类来决定。对于清淡的汤和其他汤品,可以在饭前适量饮用一碗。理解并遵循这些进餐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健康、更科学地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