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自燃影响航班返航(充电宝自燃客舱充斥浓烟 飞厦门航班被

健康知识 2025-04-25 19:4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关于充电宝携带规定与航班紧急事件:南京飞往厦门航班紧急返航介绍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一则关于MU2809航班在南京飞往厦门途中遭遇的突发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究竟何为事件起因?为何充电宝会在机舱内自燃?让我们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事件经过:飞机飞行平稳后发生意外事件

9月4日,当MU2809航班从南京禄口机场起飞后,机舱内突然冒出浓烟并伴随火苗。据乘客描述,飞机起飞不到一个小时,乘客便看到座位附近冒出浓烟,空姐正忙于分发餐点时紧急处置。随后火势被迅速扑灭,但机舱内仍弥漫烟雾和刺鼻气味。乘客们紧张不安,纷纷询问原因。原来是一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起火冒烟所致。机组人员迅速采取了措施灭火并通知返航。乘客们开始恐慌并担心自己的安全。最终飞机成功返航并安全降落南京禄口机场。

二、原因公布: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爆炸自燃引发事故

据调查了解,旅客所携带的充电宝额定容量并未超过规定标准,但在飞行过程中却发生了爆炸自燃事件。旅客当时并未使用充电宝,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警方介入调查后得出结论认为符合安全规定范围内的充电宝仍然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并呼吁广大旅客严格遵循民航安全规定携带和使用类似设备。机场特别提醒旅客在乘机过程中注意锂电池产品的使用规范和安全要求。此次事件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不便,也再次提醒广大旅客要重视乘机安全常识。

三、机场提醒:充电宝携带规定严格,机上不可使用

针对此次事件,机场特别提醒广大旅客在携带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乘机时务必遵守相关规定。充电宝不可办理托运,必须随身携带并确保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识清晰准确且额定能量在规定范围内(不得超过100WH)。在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或启动开关。对于标识模糊、容量超标或无品牌保障的充电宝,安检部门将严格检查并可能予以截留。同时呼吁旅客在购买和使用充电宝时要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四问四答:揭示充电宝安检标准与乘机安全常识误区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旅客对于充电宝安检标准和乘机安全常识存在误区。针对常见的疑问进行解答:标识模糊的充电宝、容量较大的充电宝以及自制DIY充电宝等容易在安检时被截留;如何判断充电宝是否合规?大多数充电宝上会注明标称电压(V)和标称容量(Ah),两者相乘即可得到WH值来判断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直接以容量为标准不安全?因为锂电池存在爆炸风险而瓦特时是衡量其爆炸强度的指标并非电池容量大小决定安全性。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广大旅客在乘机时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充电宝成为旅客出行的必备之物。不合规的充电宝却给航空安全带来隐患。对于携带充电宝上飞机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为何有些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呢?原因在于其容量标识的混乱。一些充电宝会夸大容量,吸引喜欢大容量的旅客购买。即便其容量在允许范围内,如果标识容量超标,也是不被允许带上飞机的。而另一些充电宝则会故意减小容量,声称可以被带上飞机,但其实并不能。

那么,为什么锂电池,包括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呢?一位从事多年电动车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锂电池一旦起火,会通过喷射释放大量能量,并可能引发复燃。就像电动车的锂电池,如果起火,甚至可能引发爆炸。锂电池在高空环境下预热容易自燃,如果在狭小的货舱内受到挤压或碰撞,很可能会发生自燃或爆炸。不仅是充电宝,单独的锂电池也不能托运。

如果在飞机上遇到充电宝自燃的情况,乘客和机组人员应保持冷静。空乘人员需要保证客舱秩序,让旅客保持平静,避免乱跑以保持飞机平衡。对于灭火,由于锂电池的特殊危害性,海伦灭火瓶只能扑灭锂电池外部火焰,而用水灭火可以降温防止复燃。一位从事消防的业内人士表示,遇到此类情况应这样处理。

那么,携带充电宝上机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对充电宝做好绝缘处理,比如将其单独装入塑料袋中,以避免与其他导电物接触导致短路。购买正规品牌的充电宝,特别是经过相关部门验证的,拒绝三无产品。还可以尽量选择锂离子聚合物电芯的充电宝,并使用原配或参数一致的的充电头和数据线。

至于其他交通工具是否可以携带充电宝,目前地铁和长途汽车对携带充电宝没有强制要求。对于铁路系统也没有明确的允许或限制规定。

新闻中提到的航班上充电宝自燃的事件提醒我们,携带充电宝上飞机时必须格外小心。作为旅客,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提醒广大旅客注意自身行为的安全合规性,共同维护航空安全。毕竟安全无小事,只有确保安全才能畅享旅行的乐趣。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