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课题研究(小学数学双减课题研究题目)

健康知识 2025-04-26 19:38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学练优数学:快乐能力训练与数学优等生的培养策略

作者介绍:李静,党员,中学一级教师,镇平县优秀教师,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执教格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旨在研究数学优等生的选拔与培养策略,特别是在雪枫中学推广的6+1教学模式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数学优等生。本学期在高一年级进行了推广实验,初步证明了相关策略的有效性。

一、关于数学优等生的选拔

1. 明确优等生的概念:

真正的优等生不仅能够准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能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如远大的理想、强烈的自信心、自制力、好奇心和求胜欲。他们经常主动知识,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整理和加工。

2. 选拔依据:

(1)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对学生的特质有重要影响。

(2)观察上课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和知识接受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

(3)平时作业批改和考试:通过批改和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运用潜能。

(4)开展针对性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自我规划、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二、数学优等生的培养策略

1. 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

教师通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沟通技能,获取学生的喜欢和信服,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激发学生兴趣:

(1)让学生通过阅读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和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认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教授新课、布置习题和考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出些学生能够胜任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做中思考、做中学习。

3. 系统性的培养策略:

(1)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潜能,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2)强化思维训练:通过解难题、做挑战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定期评估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教授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如何有效地复习知识,如何高效做笔记等。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数学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后续部分待续)...小学数学双减背景下的课题研究方案以优等生的培养为例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在优等生的培养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优等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指导,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更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生热爱数学、钻研数学。

二、实施策略

1. 加强学法指导,提升思维品质

对优等生进行个性化的学法指导,让他们掌握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他们掌握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并帮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自如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思维。

2. 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研讨氛围

在优等生中间,开展良性竞争,鼓励他们相互学习、激发热情。通过师生竞争,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体验。成立班级数学兴趣小组,让有能力、有兴趣、有精神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发展。注重训练题目的选取,让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出基本思路、技能技巧及经验教训,培养数学意识与创新能力。

3. 密切关注身心健康,心理疏导不可忽视

优等生在学习成绩下降时,心理承受能力更脆弱。老师应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积极疏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心理韧性。

三、初步成效

本学期之初,我们将这些策略在高一年级组进行推广,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如数学一本线以上人数明显增加,二本线以上人数也有大幅度提升。

四、未来工作重点

1. 如何发挥优等生间的集聚效应,让他们强强联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

2. 如何将优等生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钻研数学、提升数学能力。

3. 针对小学数学双减背景下的课题研究,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方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组织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比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精神。

五、研究展望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优等生的培养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双减政策,实现数学学习的质的飞跃。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让数学成为小学生们喜爱的科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刘谦出什么事了吗(刘谦为什么会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