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贸易便利化(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计算与标准化成为贸易推动器
由本刊记者张莉撰写,深入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计算以及标准化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在第六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上,标准化被强调为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器”,而这一主题更深入地被引入到了全球贸易复苏、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标准化如何助力服务贸易经济增长等议题中。
一、标准的推进器作用
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已经逐渐成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柯良栋表示,标准化不仅促进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中国服务贸易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为全球服务贸易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过去十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二、标准化的全球视野
从全球角度看,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繁荣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贸促会作为国家级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高度重视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化合作与交流。
三、标准化与贸易的紧密联系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王志华表示,服务贸易标准化是提升服务贸易制度性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将有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当前,中国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服务贸易合作,签署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协议,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四、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计算
虽然文章并未详细提及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方法,但从文章上下文可以推测,贸易便利化水平可能与标准化程度、政策环境、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贸易的顺利进行,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反映出贸易便利化的水平。
五、标准化与服务业的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李玉冰表示,标准化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标准化,可以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业的开放水平。标准化也是科技与产业互动发展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推动服务标准化和标准的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标准化作为贸易便利化的“推进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化合作与交流,为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随着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标准化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多重叠加变局的背景下,中国标准化协会监事会长高建忠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见解。他强调了当今服务贸易广泛化、专业化、技术化与互动性、便捷性、可靠性等多元模态的凸显,同时也指出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服务的地位日益重要,数字化供给和消费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国际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也在增加,服务贸易面临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增多,新冠疫情的影响更使得服务贸易出现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状况。
高建忠指出,针对这些挑战,开展服务贸易标准化工作需从社会、经济、生态、技术等多维度出发,以全球视野进行国内国际同步部署。既要参与顶层的基础标准框架设计,又要针对热点和独特标准项目进行先行。还需要关注标准与法规政策规则的衔接,发挥软法规的效力。
在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的视野中,服务贸易标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他提出了数字化、创新化、永续化、卓越化、合作化、敏捷化和全域化的七大趋势。并建议推动服务贸易国际标准化应走合作发展之路,包括部门协同合作、央地联动合作、中外专家合作、国际组织合作等路径。
本次论坛的成果尤为丰硕。其中,启动的金砖合作机制下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国际标准项目ISO 18060《可持续旅游组织用指标使用要求与指南》备受瞩目。这是ISO/TC 228自2005年成立17年来,首个由中国牵头的可持续旅游国际标准,也是金砖合作机制下推动旅游国际标准化的成果。
论坛还发布了多项团体标准,包括《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分类及通用要求》、《技术写作人员职业能力要求》等,显示了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参与和积极推动。签署了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推进合作备忘录,成立了会展标准化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
本次论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服务贸易标准化现状和挑战的窗口,还展示了我国在服务贸易标准化领域的积极成果和未来发展蓝图。在全球服务贸易面临多重变局的背景下,这些成果和见解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让我们对服务贸易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