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好读完后的感受(做更好的自己让青春之花绽放)
西部支教的时间长度以及感受
亲爱的读者们:
西部支教,是一场充满意义的人生旅程。关于支教的时间长度,这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和坚持。对于一些人来说,支教可能是短期的,一两年就结束;而对于另一些人,支教可能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一生的承诺。
从几位支教师的读者来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支教的深刻意义和被需要的幸福。这些信件不仅展现了他们的青春激情,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西部孩子们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其中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朱启平老师,他的故事令人感动。他创建了一个支教队,每年暑假都会回到家乡为那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他不仅帮助孩子们学习,还关注他们的生活,为贫困学生找到资助,给予他们希望和勇气。朱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支教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传播爱和希望。
另一位来自新疆伊宁的支教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和其他支教团队成员面对语言沟通、教学挑战时,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团队的力量和信念,克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他们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知识,更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这些支教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在传递爱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被需要的青春,才最宝贵”。他们用温暖的爱心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西部支教,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创造最美好的青春。无论你是一年的短期支教,还是一生的长期投入,只要你用心去爱,去付出,你都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我想说的是,支教不仅是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和追求。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能够加入到支教的行列中来,为西部孩子们带来希望和梦想,也为自己创造最美好的青春。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也可以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西部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支教老师们,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共同为西部孩子们的未来努力!在我得知当地学校在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上缺乏专业教师的消息时,内心充满了忧虑。当我看到我们的支教团队中有两名音乐专业的队友时,我提议我们扩大支教的范围,利用周末前往乡村小学开展兴趣课程教学。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于是,“乡望课堂”项目就在我们脚下生根发芽了。在这个项目中,孩子们不仅能够接受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熏陶,还能接触到国学、科普、手工艺等多元化的兴趣课程。如今,“乡望课堂”已经成为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响亮品牌。
在新疆支教的岁月,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我深受总书记的感召,以及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鼓舞,更多青年响应号召,选择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每当我听到我所支教的伊宁县第二小学传来好消息时,我都会为他们加油打气,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更加精彩。
我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尔族姑娘,目前正在天津读大学。贵报的《奋斗青春无悔抉择》专栏的报道让我倍感亲切,也为我即将开始的支教生活注入了动力。
我的母亲是一位乡村中学教师,她18岁便开始教书育人,32年的职业生涯后光荣退休。她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从小就影响着我,鼓励我走上前成为人民教师的道路。
生长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身边有许多支援边疆的老师。他们热情勇敢、无私付出,性格坚韧执着。我记得小时候学习国家通用语和英语时有一定难度,是这些支教教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让我们渐渐爱上了学习。
在大学的讲座上,我听到了学校退休教师、“全国最美奋斗者”王辅成老师的话语:“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去西部支教,像侯朝茹一样,“到西部去!我愿驾驭青春驰骋在生命的原野上,任他风雨雷电。”
2020年9月,我如愿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学生带去更多的爱和帮助。虽然内心有担忧和焦虑,但看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事迹后,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要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用心奉献、倾力服务、实学实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支教团里唯一一名尔族团员,我会在支教期间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队友适应支教生活。我要把青春镌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勤劳的手,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家乡的孩子们,成为他们身边的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这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让我们绽放最精彩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让我们携手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