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校园贷警示
近年来,中消协与相关部门多次联手,针对不良“校园贷”发出专项消费警示,旨在保护学生权益并防范风险。以下为其核心内容:
一、风险警示
1. 市场乱象突出
“校园贷”市场存在诸多乱象,如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条款模糊不清、风险提示不足等。部分机构以“美容贷”、“培训贷”等变种形式诱导学生陷入债务陷阱。这不仅损害了市场秩序,也威胁到了学生的财产安全。
2. 学生群体脆弱性
大学生因消费需求旺盛但资金有限、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和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易被不法机构利用。部分学生可能因一时冲动陷入“套路贷”、“裸条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泥沼,不仅影响学业和前途,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二、应对建议
1. 树立理性消费观
倡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定消费计划,避免盲目攀比和虚荣心理。要理智消费,将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合理区分。只有理性的消费观才能帮助学生远离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和债务纠纷。
2. 提升金融素养
大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理财知识,了解分期付款、网络借贷的本质和风险。要重视个人信用记录,审慎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避免陷入不良的债务循环。
3.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手机验证码等。大学生应警惕各种形式的诈骗,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注销校园贷”等新型电话诈骗。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选择正规贷款渠道
若确实需要贷款,大学生应优先选择具备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在申请贷款前,务必与家长沟通并仔细审核合同条款。选择正规渠道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政策背景
自2016年起,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禁止无资质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并要求加强行业监管与学生教育。中消协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相关部门从未推出“注销校园贷”操作,个人征信也无法人为修改。消费者切勿轻信此类骗局以免遭受损失。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