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警惕!打呼噜也可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想象一下,每晚的梦境中伴随的不是悠扬的歌声,而是你自己的呼噜声,这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健康的隐患。打呼噜,俗称打呼噜,是一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而这一症状可能与你体内的糖尿病风险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劳累过度的人在睡眠中容易打鼾,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打鼾现象持续不断,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打鼾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健康危机。
打鼾又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70%~80%的原因可归于肥胖。肥胖人士腹部的脂肪堆积会向上顶起膈肌,影响肺的扩张,导致呼吸不畅,从而引发鼾症。肥胖并伴有打鼾的人体内缺氧现象较为显著,特别是在夜间,憋气情况容易引发胰岛氧供给不足以及胰岛素合成受阻,长此以往,糖尿病的风险便悄然而至。打鼾的人往往伴有饮酒习惯,体内对胰岛素的需求也较大,这也容易诱发糖尿病。
那么,为什么打鼾会成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呢?
睡觉时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会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容易“憋醒”,导致整晚的入睡和“憋醒”交替过程,有时竟多达数百次。这种反复的过程会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血糖随之升高,长此以往,无疑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或使原有的糖尿病恶化。
人体的代谢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而人体自身的氧储备很少,必须依赖空气中的氧气。频繁的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呼吸气体交换不足,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低氧会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打鼾还可能引起人体内分泌调节紊乱、全身炎症反应和脂肪代谢失常,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
长期的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也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打呼噜不仅影响他人的睡眠,更是你身体健康的警钟。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持续打鼾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小病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