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降糖药的八个误区
在糖尿病治疗中,即使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的控制仍可能不尽人意。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常见的误区呢?让我们揭晓其中的八个常见错误。
许多患者忽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石,旨在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促进其恢复功能。仅仅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控制,无异于“鞭打病马”,这种做法错误且危险。
一些患者根据自觉症状来调整药物剂量,这是不恰当的。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往往是在血糖非常高时才会出现。若血糖控制不稳定,患者无明显不适,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将导致血糖控制不力。
第三,不定期复诊也是一大误区。有的患者忽视血糖、血脂和血压的监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身病情的因素,盲目跟风用药。这种行为使得我国糖尿病患者病情较一些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并发症较多。
第四,有些患者应当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却拒绝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用时不用会加剧病情。
第五,不了解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也是一大误区。例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增强,不能急于换药。每种药物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达到此剂量前,不宜过早下结论。
第六,许多患者认为价格高的药物即为好药,这是不准确的。药物的选择应基于其适合自己的程度,对甲有效的药物可能对乙无效甚至有害。
第七,有些患者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特效药,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停止现有有效治疗,去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经过严格验证的有效方法。
许多患者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实际上,只要剂量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降糖药物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在停药后就会消失,不会带来严重影响。与药物可能的副作用相比,高血糖未得到控制的后果更为严重。
糖尿病患者应多咨询专科医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克服治疗的盲目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健康管理。这些误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正确认识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