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初期用药小心两误区 用药需注意8点
糖尿病:治疗路上的迷雾与明灯
糖尿病,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困扰着无数患者。面对这一慢性病,许多患者常常陷入治疗的迷雾之中,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些误区及注意事项。
许多患者在刚刚得知自己患病时,心情急切,渴望迅速治愈。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治愈。对于药物,更应保持谨慎态度。毕竟,“是药三分毒”,所有口服药物,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会对肠胃、肝肾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口服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有些患者由于对糖尿病认识不足,仅仅服用一些廉价的降糖药来改善症状,却没有考虑到其潜在的危险性。单纯依赖降糖药物,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不利于改善胰岛功能,无法起到根本的治疗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会逐渐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一些常用的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也有影响。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正确用药呢?
当长期服用某一制剂效果逐渐减弱时,应及时更换另一种制剂。
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以合理使用剂量或慎用、禁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药物与磺脲类同时使用可以增强或减弱其降血糖作用。
口服降糖药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单纯饮食控制后血糖水平仍较高时,不适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患者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并作好服药记录,包括药名、剂量、服法、服药后反应等。
各种制剂应从较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病情及疗效逐渐酌增剂量。
如出现胃肠不适、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患者应注意自己的肝、肾功能。口服降糖药在肝脏内代谢,由肾脏排泄,因此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中不宜使用。
中草药制剂疗效不肯定,可作为辅助治疗或用于轻型、稳定型患者的治疗。
如果口服降糖药以足够剂量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始终很高,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同时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走出治疗的迷雾,重获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