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雪糕卖得比门票还贵
近年来,文创雪糕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景区消费的一大热点。其定价之高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部分文创雪糕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景区门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深入一下。
文创雪糕的定价逻辑中包含了多重成本的叠加。这些成本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了设计与文化的附加成本。文创雪糕需要与景区的特色紧密结合进行设计,如兰州轨道交通造型、姥山岛文峰塔图案等独特的设计元素,这些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开发过程,涉及到IP授权、模具定制等一系列隐性成本。相较于传统的雪糕,文创雪糕的文化属性显著提升了其附加值。原料与工艺的升级也是导致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新口味需求,如芝士海盐、草莓芒果双色等新口味的增加,以及夹心、浮雕等特殊工艺的应用,都使得文创雪糕的生产成本上升。
消费驱动也是文创雪糕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消费者购买文创雪糕的核心动机已经从单纯的解渴转向“打卡”体验。在景区游玩时,购买一支与自己心仪的景区相关的文创雪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打卡方式。例如,合肥巢湖的游客将雪糕作为游玩“小洱海”的一种仪式感。家长更倾向于为儿童购买兼具娱乐性和纪念意义的产品,如蔡锷故里景区的“一口吃掉浪漫”的营销话术,成功吸引了家庭游客。这种情感价值的消费观念使得文创雪糕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市场争议也随之而来。性价比质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些消费者认为文创雪糕的价格与其实质价值不符,成本与利润结构失衡。区域性价格差异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景区通过限定销售制造稀缺性,短期形成价格垄断。而在门票价格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城市景区中,文创雪糕定价过高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文创雪糕的高价背后是文化符号溢价与消费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文创雪糕的市场生命力得以持续,就必须在文化创意价值与大众消费承受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在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才能让文创雪糕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希望景区和商家能够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市场带来更多真正有竞争力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