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生活百科 2025-03-17 18:39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牙石,这一口腔内的沉积物,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几种学说对其进行了解释。

环境碱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唾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成分,如酸性磷酸钙和酸性碳酸钙。当唾液分泌到口腔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唾液会呈现出碱性特征。这种碱性环境使得菌斑和软垢周围的pH值升高,进而导致唾液中的可溶性钙盐转变为不溶性钙盐并沉积。菌斑中的细菌能够分解尿素产生氨,进一步使唾液碱化,促进了钙盐的沉积。

磷酸酯酶的升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正常的牙龈组织中含有磷酸酯酶,但在炎症或创伤的情况下,该酶的含量会增加。牙菌斑和脱落的上皮细胞也能释放磷酸酯酶。这种酶能够分解唾液中的磷酸盐,再加上一种名为碳酸酐酶的酶,会释放二氧化碳,进一步促进不溶性钙盐的沉积。

胶样蛋白质的逸出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唾液中含有一种胶样蛋白,它能够粘合钙和磷离子,使得唾液中的磷酸盐处于过饱和状态。当唾液停留在牙齿表面时,胶体发生沉降,一旦过饱和状态无法维持,磷酸钙盐便开始沉积。

矿化核心的形成是牙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菌斑中的细菌、上皮细胞以及细胞间质等可以构成矿化的核心物质。菌斑细胞间的基质主要由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组成,它能够结合唾液中的钙和盐形成钙化中心。菌斑中的某些细菌,如纤毛菌和放线菌,能够形成有机支架,吸收并沉积在牙齿表面。

牙结石的形成速度、形状和硬度因人而异。新形成的牙结石通常需要在口腔内停留12到15个小时。新结石较为柔软且易碎。随着时间的推移,牙结石会逐渐钙化变硬。在牙结石形成的初期,通过口腔清洁或刷牙很容易清除,但一旦钙化,就会变得难以清除。

牙结石是口腔内的异物,会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压迫牙龈并影响血液循环。这种刺激会导致牙周组织的细菌感染,引发牙龈炎症和萎缩,并形成牙周囊袋。牙周囊袋的形成会进一步积累食物残留物、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无法保留而需要拔除。保持口腔清洁对于预防牙结石的形成至关重要。

上一篇:夏季小儿腹泻应对症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