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终止异常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临床表现与症状观察
大多数冠状动脉瘘患者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才会发现心脏杂音、轻微心脏增大或肺充血的迹象。部分患者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意外发现此病。对于瘘管较小的情况,患者可能终身无症状;而对于瘘管较大、流量较大的成年患者,则可能出现疲劳、心悸、气急等症状。虽然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较为罕见,但仍有可能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此病的主要并发症,成年患者中约有12-15%会出现此症状。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典型症状。
二、体检特征
冠状动脉瘘的体检特征以心前区可闻及连续性杂音为主。根据瘘管进入的不同心腔位置,杂音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如在胸骨右边缘的第2、3根肋骨之间可闻及进入右心室的瘘管杂音,而进入左心室的瘘管杂音则位于胸骨左下边缘。部分患者在杂音区域可感受到收缩震颤。
三、病理解剖与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瘘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约占50-55%。多数瘘管(约90%)通向右心腔、肺血管或上腔静脉。受影响的冠状动脉出现扩张、弯曲、延长,血管壁变薄,类似静脉。
冠状动脉瘘一般只有一个瘘管,直径约2-5mm,边缘由纤维组织构成。在解剖上,接受冠状动脉瘘的心腔特别是右心室、左心室或冠状静脉窦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前扩张或肥厚不明显。当冠状动脉瘘通过右心腔或肺动脉和体循环静脉系统产生舒张期和收缩期时,会导致血液从主动脉迅速分流到右循环系统。分流量取决于压差和瘘管大小,一般不会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的比例超过1.8。冠状动脉瘘可能产生窃血作用,导致局部心肌血供减少。通入右侧心腔的瘘管可能引发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和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通入左心室则可能引发左心负荷增重和左心室肥厚。随着病程延长、瘘口增大、分流量增多,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在约5-10%的冠状动脉瘘病例中可能发生。
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充血性心力衰竭都有可能。对于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体检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