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检查蛋白尿
蛋白尿:慢性肾病的无声警钟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我们的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当提及的慢性肾病悄然来袭时,尿液中的蛋白质便会显著增多。蛋白尿,作为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广大人群的关注。那么,如何精确地检测这一关键指标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蛋白尿的神秘面纱。
要深入了解蛋白尿的病史。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癫痫等疾病,以及肾脏药物使用、重金属盐中毒、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痛风发作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蛋白尿。这些因素都值得我们关注,并在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
体检环节同样重要。注意检查水肿和浆膜腔积液、骨关节状况、贫血程度以及心脏、肝脏、肾脏的体征。眼底的检查也是关键,慢性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现象。
进入实验室检查环节,尿蛋白检查可分为定性、定量和特殊检查。定性检查以晨尿为佳,因为晨尿浓度较高,可以排除体位蛋白尿的干扰。但定性检查只是初步筛选,真正的尿蛋白含量需要通过定量检查来确定。巴氏法、双缩脲法、磷钨酸法等方法都可以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克以上可能与肾盂肾炎、肾硬化、尿路梗阻、肿瘤和结石有关。而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通常表现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到3克之间。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则可能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除此之外,尿蛋白的特殊检查也不容忽视。尿蛋白电泳检查可以区分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对于多发性瘤患者,尿蛋白电泳检查有助于分类。尿放免法和放射免疫法也是常用的尿蛋白定性方法。当尿常规显示为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能表现为阳性,但需注意其较高的假阳性率。而放射免疫法检测尿β2-m g则有助于诊断早期肾小管功能损伤。
面对蛋白尿这一慢性肾病的标志性特征,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蛋白尿的症状,不要惊慌,要冷静面对,及时就诊。通过深入了解和科学检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为慢性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这是一场与健康赛跑,让我们一起加油,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