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自我诊断的5大依据
胃癌:一种隐匿中的全身性疾病与早期自我诊断的重要性
胃癌,这一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其实有其独特的“信号”。尽管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8%,甚至小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100%,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和易忽视的特性,绝大多数患者往往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成功率。早期诊断和自我诊断在胃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胃癌患者如何自我诊断呢?
1. 上腹部不适与疼痛:有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有的则更多感受到腹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由于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腹胀的表现更为显著,这种情况约占50%-70%。这种不适感容易被患者忽视,也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
2. 逐渐出现的上腹部隐痛和钝痛:有些患者的腹痛表现较为剧烈,约占40%-90%,或者腹痛时轻时重,进食后并未得到缓解。这时,患者容易将其误认为是慢性胃炎而忽视就医,医生在诊断时也常因此误诊为“冠心病”,接受错误的治疗。
3.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在服用消炎药、制酸药或减少饮食后,腹痛可暂时缓解,这同样容易被患者和医生误认为是“消化性溃疡”。
4. 食欲不振: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饱胀感明显、有厌肉厌油的感觉。这些症状容易被医生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或“慢性胆囊炎”,但如果肝功能变化不明显、B超无异常,则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
5. 消瘦、贫血、乏力等症状:一些早期胃癌的主要症状包括消瘦、贫血和疲劳。医生可能会容易地将其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但患者若无法接受这种无病因的诊断,且年龄在35岁以上,那么必须警惕胃癌的可能性。此时应立刻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消化科或肿瘤科的检查,排除胃癌的可能性。
在此温馨提示,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饮食调整。避免摄入高盐、腌制食品、粗糙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限酒,多吃新鲜蔬果,多喝牛奶,改善饮食习惯和方式。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恶性贫血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对于疑似症状,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参考文献:癌症防治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