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外脓肿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在神经外科急诊领域,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这种病症需要在脊髓遭受不可逆损伤之前迅速进行减压和排脓手术。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从瘫痪发生到手术的时间,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若瘫痪时间仅为2小时便进行手术,效果往往令人满意;若瘫痪时间超过36小时,手术效果便大打折扣;若完全瘫痪达48小时,手术虽然能挽救生命,但对于恢复神经功能作用甚微。缩短从瘫痪到手术的时间窗口是提高该病疗效的要点。
对于硬脊膜外脓肿的手术处理,椎板切除术的彻底性至关重要。手术过程中需充分去除脓液和炎症性肉芽组织,这些组织常常包裹在硬膜外,对脊髓构成压迫。为了彻底减压并防止感染扩散,应确保硬脊膜恢复正常搏动。脓液需进行细菌涂层和培养,以识别厌氧菌、需氧菌、结核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为后续治疗提供用药指导。
关于手术切口的处理,有三种主要方法:一是敞开切口,填以纱条;二是部分缝合切口,同时留置引流物;三是完全缝合切口,实现一期愈合。对于清洁的切口,可以使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后一期缝合。但如果切口受到脓液污染,则应避免完全缝合,部分缝合或敞开。有人主张在硬脊膜外放置导管,术后通过导管冲洗并注射抗生素,保留5~7天。
在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至关重要。应在术前术后全身使用强大而广谱的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适时调整用药。根据细菌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若无椎体炎,术后需静脉给予抗生素3~4周;如存在椎体炎,则时间需延长至6~8周。静脉给药结束后,应继续口服抗生素数周。可以适量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并预防褥疮和并发症的发生。
至于该病的预后,其效果与病程紧急、患者全身状况、细菌毒性以及手术早晚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若在完全瘫痪之前进行手术,患者有望完全恢复;如果完全瘫痪超过3~5天,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小。该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无法控制导致的败血症以及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和褥疮。早期识别、迅速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对于改善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