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梗阻病西药治疗方法
治疗与预后:肠梗阻及其相关处理
肠梗阻的治疗核心在于缓解梗阻,恢复肠道畅通。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非仅由肠梗阻本身威胁,而是其引发的全身病理和生理变化。首要任务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再针对肠道问题进行治疗。
一、治疗策略:
1. 胃肠道减压: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腹胀,对于老年患者还可防止误吸。胃管在胃内可吸收反向流入的液体和气体,减少肠道膨胀,为手术探索提供便利。对于简单的粘连性肠梗阻,有时仅通过胃肠道减压和静脉输液即可缓解。
2. 水和电解质的补充:根据梗阻部位、时间及试验结果来补充。对于呕吐和胃肠道减压导致的液体流失,主要补充等渗液。对于绞窄性肠梗阻,血浆和全血的补充尤为重要。
3. 抗生素的应用:单纯性肠梗阻无需抗生素,但绞窄性肠梗阻则须使用,以预防腹膜炎。
4. 非手术治疗:除上述治疗外,还包括口服或胃肠减压管内注入油(如石蜡油),新斯明注射、腹部芒硝热敷等用于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针灸相关穴位也可作辅助治疗。
5. 手术治疗:若腹痛加重、出现呕吐、白细胞增加、体温升高,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粘连严重、如因癌症等原因引起的梗阻,可在阻塞部位进行短路吻合或造瘘。端侧吻合和肠切除术也是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结肠梗阻尤其是乙状结肠癌合并梗阻,通常先进行造瘘。但对于小肠梗阻,尤其是高位梗阻,应避免造瘘。
二、预后状况:
急性肠梗阻尽管经过治疗,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例如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除晚期肿瘤引起的梗阻外,死亡率已降至零。死亡率取决于肠梗阻的类型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手术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及早识别并接受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