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囊性淋巴管瘤的常规方法
注射疗法:针对大、深囊性淋巴管瘤,由于其指状突起广泛延伸,涉及筋膜间隙、肌肉、大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完全切除具有相当难度,因此注射疗法成为首选方案。
(1)博来霉素肿瘤内注射:博来霉素能够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并引发间质纤维化,作为化学刺激物达到治疗目的。Orford博来霉素注射法报告指出,肿瘤体完全消失或显著缩小的情况占88%。临床应用显示,博来霉素对于间质较少的水囊瘤的治疗效果优于间质较多的简单性和海绵淋巴管瘤。
博来霉素分为水剂和乳剂两种。使用水剂时,需先调配至1mg/ml的浓度,每次注入0.2~0.3mg/kg的剂量,每周一次,3至10次为一个疗程。而乳剂的使用则是每次0.6mg/kg,每周一次,4至6周后重复,总剂量不得超过5mg/kg。据报道,乳剂的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注射后,局部会出现1至2周的肿胀,随后肿瘤逐渐缩小、变硬直至消失。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当天或次日的低热(38℃),偶尔伴有腹泻和呕吐,最严重的是肺纤维化。
(2)OK-432瘤内注射:OK-432是经过处理的低毒人源性能A族链球菌III型Su干培养混合物。Ogita采用此法治疗水囊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者高达92%。
具体用法为:将0.1mg的OK-432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抽出水囊瘤内的淋巴液后,注入等量OK-432溶液,总量不超过0.2mg(20ml)。若囊瘤尚未完全消失,可在3至5周后重复注射。若效果不理想,可使用浓缩液,即0.15至0.2mg的OK-432溶于10ml生理盐水,每次总量不超过0.3mg。
(3)沙培林瘤内注射:我国生产的沙培林与OK-432属同类药物,效果卓越。高鲜春等人报道,对38例儿童淋巴管瘤的注射治疗总效率达到92.1%。
使用方法:将临床单位沙培林稀释至10ml生理盐水,一次注射不超过2个临床单位,注射前需抽出等量淋巴液。
淋巴管瘤注射疗法的不良反应较少,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且不存在肺纤维化和免疫抑制的风险。其最大缺点是受青霉素过敏的限制。但这是一种高效且相对安全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