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从临床经验的积累来看,对于中耳炎的诊断,成人相对更为容易,而儿童则面临更多挑战。儿童缺乏耳部症状表述的能力,常常表现出强烈的胃肠道反应。儿童的外耳道狭窄也为鼓膜的检测带来了困难。当儿童出现高烧、上呼吸道感染、频繁摇头抓耳等迹象时,应引起家长的警觉。
诊断之初,首先要排除咽部感染的可能,观察是否有可爱的牙齿现象,耳区是否压痛,淋巴结是否肿胀。儿童的鼓膜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如肥厚、锥体充血等,使得检测变得复杂。轻微的充血可能是儿童哭泣或处于可爱的牙齿期的正常反应,必要时需进行鼓室穿刺以明确诊断。
中耳炎的病理过程始于咽鼓管粘膜的发炎,随着咽口的阻塞,鼓室内的氧气被吸收形成负压。这一环境成为细菌的培养基,细菌在此大量繁殖。从鼓膜内陷、暗灰色,到充血外凸、动脉受压、流脓,中耳炎的发展过程一般需要5至7天。但某些强毒性的细菌可能在2至3天内就导致鼓膜破溃流脓。
在临床表现上,中耳炎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咽鼓管阻塞期:此时鼓膜内陷,伴有低调耳鸣和轻度传音性耳聋。儿童虽无法表述,但会感到耳朵不适,影响正常玩耍。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锤骨柄充血突出,像有骨刺。这一时期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
2. 化脓早期:鼓膜呈现向心性的充血,之后整个鼓膜红肿凸起。此时儿童高烧、抽搐、摇头抓耳,常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成年人则表现为明显的耳鸣、耳聋和剧烈的耳痛,伴随发烧。如果在这一时期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病情有可能得到缓解,否则将进一步发展进入化脓期。
3. 化脓期:鼓室内充满脓液,鼓膜极度凸起。此时的症状包括跳动性耳鸣、严重耳聋和剧烈耳痛,可辐射至上颌牙齿和颞顶部位。儿童表现为高烧、拒绝进食、面色灰白。
4. 消散期:感染4至5天后,鼓膜中心坏死、破脓。从浆液到粘脓,最后变成纯脓。一旦脓液排出,所有症状会突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了解中耳炎的这些表现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对于家长来说,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是保护孩子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