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引发什么疾病
低血压与休克篇
在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过程中,缺氧与二氧化碳的积累像隐形杀手一般悄悄侵蚀心肌功能。胸部心脏按压或药物注射过量,犹如重锤落下,影响心脏搏动,导致血压骤降。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其心脏泵功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心跳输出量降低,仿佛瀑布流水减弱,但心率增加,心脏输出仍在努力补偿。左心室每次搏动的指数却在上升,外周血管阻力加大,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心脏指数呈现下滑趋势。
心力衰竭篇
心脏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犹如老旧的机器,长时间运转后难免磨损。心肌长期缺血缺氧,造成难以逆转的心脏损伤。大量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犹如紧绷的弹簧,增加了周围血管的阻力,心脏的负担随之加重。心律失常、液体输入过快、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犹如心肌的五大杀手,共同作用于心脏,容易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心律失常篇
心脏骤停后,心肌缺氧损伤是心律失常的罪魁祸首。严重的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复苏药物的影响、心室注射药物误入心肌以及过低温等,都是幕后黑手。这些病理、生理和生化变化直接影响心肌,心肌压力增大,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现象的出现。
呼吸功能不全篇
在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反射消失,气道分泌物堆积如山,无法及时清除。这导致了肺不张、通气/血流失衡、肺分流增加,低氧血症随之而来。痰的吸入、胃内容物的反流、脱水、冬眠药物的应用、低温以及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都为肺部感染推波助澜。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在复苏的早期就悄然发生。
神经系统并发症篇
尽管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初步恢复成功,但神经系统残疾率依然高悬。从局灶性脑损伤到弥漫性脑损伤,从暂时性失能到永久性损伤,从轻度功能障碍到不可逆性昏迷甚至死亡,脑复苏不仅需迅速改善和纠正脑缺血的即时影响,更要积极预防和控制脑缺血缺氧损伤的继发性发生,以促进脑功能的尽快恢复。
其他并发症
除了上述提到的并发症,还包括肾功能衰竭、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衡、酸碱代谢失衡、感染以及消化系统并发症等。在抢救过程中,肾脏皮质缺血、肾血管收缩、组织酸中毒等问题都可能浮出水面。复苏后的继发感染不容忽视,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等都可能成为现实的威胁。而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成功恢复后,肠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能成为消化系统的重要挑战。这些并发症共同构成了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