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心脑血管病患者谨防“胡乱进补”
秋冬之际,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夏后无病三分虚,秋冬补品显神奇。”按照传统的养生理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正是补品大展身手的时刻。历史上,人们判断健康的唯一标准往往是胖瘦,瘦则意味着需要补。而到了现代,这一观念逐渐演化为贴秋肥、食厚美味的方式,吃肉贴膘成了首选。物质生活的丰富,却也带来了不少健康问题,盲目贴秋肥、冬季进补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是否应该继续这一传统习俗呢?
盲目补药并非明智之举。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贴秋肥、冬季进补是为了补充能量和营养。如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营养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肥胖、三高问题频发。再坚持贴秋肥,脂肪不是长在皮下,而是长在身体内部。内脏脂肪的积累无疑会加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也容易引发脂肪肝。现代人在享受美食的更应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贴秋膘”“冬季进补”更是如履薄冰。除了能量过剩导致的体重增加外,营养不均衡更容易引发急性并发症或加重慢性病症状。贴秋肥的饮食常以大鱼大肉为主,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和饱和脂肪,本身就增加了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烹饪过程中容易加入过多的油、盐等调味品,这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极为不利。特别是心血管患者,若摄入过多油腻食品,将直接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当前虽已入秋,但气温仍起伏不定,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是一大挑战。饮食不当可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激增。
那么,在深秋初冬之际,心脑血管患者应注意什么呢?要控制油、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饮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的烹饪用油不得超过25-30克,盐量不超过6克。对于慢性病患者,这一数值应相应减少。过量摄入盐和脂肪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事故的风险。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食量,少吃油腻,多吃蔬果。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既能调节血压,又能减少危险。
盲目贴秋肥和冬季进补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对于心脑血管患者而言,更是应该谨慎对待。在享受美食的更要注重营养均衡和合理运动,使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秋冬养身,迎接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