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肌少症这一老年综合征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肌少症,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的逐渐丧失,它与各种不良健康后果紧密相连。近年来,研究发现肌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提起肌少症,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它却是老年人衰弱、残疾和死亡的强有力因子。在60至70岁的老人中,肌少症的影响率为5%~13%,而在亚洲的80多岁老年人中,这一比率更是高达4.1%~11.5%。对于已经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来说,肌少症的发病率更是高达20%。
当肌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时,病情更为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外周骨骼肌组织可以在疾病早期减少,运动耐量和运动能力下降,这加速了肌少症的恶化。这一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那么,如何诊断肌少症呢?主要标准包括: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力量下降以及肌肉功能下降。只要满足肌肉质量下降这一条件,同时满足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肌肉功能下降中的任一条件,即可确诊为肌少症。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可能机制,目前研究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蛋白质代谢失衡,二是氧化应激。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骨骼肌蛋白分解过程被泛素-蛋白酶系统及自噬-溶酶体系统所参与。而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则会损害肌细胞的线粒体,进而影响肌细胞的功能。
至于治疗方面,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生长激素、胃饥饿素和维生素D补充剂等激素疗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小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某些药物如ACEI和ARB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加骨骼肌血流,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减少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保护骨骼肌,提高运动耐量。
预后方面,一项对16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患有肌少症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亡的风险是其他人的4.5倍。这再次强调了肌少症的严重性以及对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联将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以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