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不同于痛风,了解其5大区别
许多人常常混淆关节炎与痛风,认为两者症状相似就一定是同一种疾病。真相并非如此。这两种疾病虽然痛苦且易混淆,但它们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错误的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对关节和内脏器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那么,关节炎和痛风究竟有何不同呢?
从发病年龄看,痛风好发于50岁以下且身体肥胖的男性身上,而关节炎则更多地出现在40多岁体型一般的女性身上。从病因来看,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源于嘌呤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而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引发。痛风在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而关节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则正常。两者在病变、诱因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当我们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后,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关节炎的一种特殊形式,许多病人在发作前并无明显症状,或仅感到关节刺痛、全身不适。深夜时,关节疼痛可能因剧烈而使人惊醒,疼痛会在大约12小时内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会红肿、发热、疼痛,但通常在两周左右能自行缓解。
那么,如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呢?饮食调理至关重要。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含酒精和果糖的饮料、海产品以及浓肉汤等。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会产生尿酸,导致关节滑膜炎症。相反,患者应选择低嘌呤食物,如新鲜蔬菜、蛋类、粗粮等。特别是蔬果中的维生素,能有效预防关节肿胀,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养成多喝水多排尿的习惯也十分关键,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手段。合理服用能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秋水仙碱。这种药物不仅能降低白细胞活性,抑制尿液结晶沉积,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频率,还能阻止粒细胞向炎症方向发展,具有抗炎效果。
除了以上方法,坚持用热水泡脚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每天睡前用40℃的热水泡脚,并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和艾叶等,可以促进末梢血管血液流通,缓解关节压力,帮助排出多余的尿酸结晶。
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间,优先选择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症状控制后再停药,期间应监测血肌酐水平。若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时,可以考虑小剂量口服秋水仙碱。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在急性期可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为了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应该应用能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及早减肥、控制血脂和饮食也是关键,应采取低糖、低盐和低嘌呤的饮食方式,尽量将血尿酸控制在300微摩尔以下。
了解并正确区分关节炎和痛风,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