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念珠菌肠炎
常见于儿童群体,特别是营养不良或严重衰竭的婴儿。主要症状包括腹泻,每日大便次数多达10至20次,呈现水样或豆腐渣状,伴有泡沫和黄绿色调。腹胀、低热、呕吐也较为常见,但腹痛较为罕见。通过粪便标本检查,可以观察到大量发芽酵母和菌丝。若不及时治疗,症状会加剧,腹泻可能会持续数月,且易复发。这类患者通常还伴有鹅口疮。而那些有广谱抗生素使用史、免疫缺陷的患者,易发展为传播性念珠菌病。
二、曲菌肠炎
曲菌肠炎主要影响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体力劳动者。由于烟曲菌并非肠道正常菌群,其感染是外源性的,有时继发于肺曲菌病。曲菌倾向于侵入血管,菌丝能够穿透血管壁,引发血栓形成。曲菌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和血便,严重时可能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其腹泻症状并不典型,也不具备念珠菌肠炎的延展性。一旦侵入血管,易发展为传播性曲菌病。
三、毛霉菌肠炎
毛霉菌肠炎通常因食物被真菌孢子污染而引发,主要影响营养不良的儿童或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各异。特点是因血管栓塞引起的粘膜溃疡甚至穿孔,伴随胃感染和胃溃疡、腹痛、腹泻、呕吐血、黑便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腹膜炎或血液传播,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
四、组织细胞浆菌肠炎
这种病在艾滋病患者或儿童中较为常见。其由吸入或摄入污染土壤孢子引发,临床表现类似于局限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消化不良、腹泻、黑便、腹痛等,有时伴有呕吐和肺部感染。
五、副球孢子菌肠炎
这是一种继发于肺部感染灶或经血扩散感染的疾病,在巴西中部高原较为流行。经常接触土壤的人更容易患病。病变多位于盲部,引起脓肿形成的溃疡性肉芽肿。病菌可通过淋巴传播到局部淋巴结、肝脾。主要症状是腹痛,右下腹可触及肿块,伴有腹泻和呕吐。
六、地丝菌肠炎
地丝菌肠炎与念珠菌肠炎类似,是一种内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慢性病患者和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排出物呈脓性或粘液状,类似于痢疾。但排出的脓液中可发现大量地丝菌和矩形关节孢子。患者还常伴有口腔地丝菌病,与鹅口疮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