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怎样治疗
近年来,抽动症似乎成为了越来越多孩子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在门诊中频繁出现的抽动症,让许多家长倍感焦虑。对于这一病症,不少家长存在误解。有人认为只要不去治疗,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好,也有人觉得孩子行为异常是因为缺乏管教,从而采取威胁和打骂的方式,这些做法反而使孩子的病情日益加重。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这些抽动往往伴随着突发性的、不受控制的声音和秽语。症状从面部和颈部开始,逐渐向下发展,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具体的抽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并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刻板式的咒骂和陈述污秽词语等。根据表现形式,该病可分为短暂性抽动、慢性抽动及抽动秽语三种类型。
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很多情况下,这些症状会持续至成年,对婚姻和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抽动症的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心理行为治疗是抽动症治疗的核心,适用于所有类型,且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由于起效较慢,许多家长难以坚持。心理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回避法,即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放松法,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外出旅游等方式帮助孩子放松;减少接触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以降低室内静止活动的频率;减压,减轻孩子在学业方面的压力;全家人共同遵守行为治疗原则,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也了解行为治疗的重要性;还可以去专业机构进行生物反馈、松弛训练等。
对于慢性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醇片、硫必利片等,最新药物为阿立哌唑。这些药物应在儿保医生或心理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关于中药治疗,很多家长存在误解,认为中药可以根治抽动症,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面对抽动症这一健康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手段,而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更是关键。希望家长们能够摒弃误解,与医生和专业人士紧密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