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漏电开关的原理是什么?
电子式漏电开关是家庭和工业场所安全的守护者,它承担着预防漏电事故的重要任务。它的工作原理令人称奇,涉及到一个内含两个绕组的铁芯,这两个绕组分别是主绕组和副绕组。主绕组又可以分为输入电流绕组和输出电流绕组。在无漏电的情况下,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是相等的,这使得铁芯上的两个磁通的矢量和为零。副绕组上并不会感应出任何电势。一旦出现漏电,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漏电会在副绕组上感应出电压,这一电压会推动一个执行机构工作,最终导致开关跳闸,切断电路,从而保障安全。
不论是三相还是单相的漏电开关,其接线方式都是上面进线,下面出线。漏电保护开关的动作原理与电子式漏电开关相似,它也有一个输入电流绕组和一个输出电流绕组。当无漏电时,输入和输出电流平衡,不会在第三个绕组上感应出电势。但一旦发生漏电,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第三个绕组上会感应出电压,这个电压会经过放大后推动执行机构,使开关及时跳闸,避免危险发生。
在UPS(不间断电源)前面加装漏电保护开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尽管UPS本身并无漏电现象。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UPS产生的各次谐波在铁芯中形成的磁通矢量和不能为零,这种现象会导致漏电保护器出现误判,进而频繁跳闸。这主要是因为铁芯的磁滞作用对谐波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将火线零线穿过一个O型磁环作为初级,次级用N匝输出去推动一个电磁机构。当电磁机构动作时,就会脱扣。其原理在于正常情况下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是相等的,所以感应出来的次级电压也为零。但如果火线或零线出现接地电阻或短路,就会导致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会通过次级感应出来。一旦达到一定的差值,就会推动电磁机构脱离主回路,实现电路的断开,从而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