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伊始,我踏上了考研复习之路。对于英语,一战之后有了基础,二战备考期间,我不再机械地背单词,而是每天沉浸在一篇篇阅读中,晚上睡前再花半小时巩固。作文部分,我依旧沿用去年的模板,轻松应对。
考试当天,面对试卷,我自信满满。走出考场,看到微博上的吐槽考研英语难度升级。我心中暗自欢喜,仿佛这场考试的选择题,我即使是闭着眼睛也能做对。成绩揭晓,却是一个意料之外的64分。网上满屏的70+、75+,甚至80+的成绩,让我有些傻眼,也许,我真的在选择题上闭着眼写对了不少。
对于政治,因一战成绩不佳,二战时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全程跟随肖老师,未采取其他繁杂的复习方法。精讲精练过一遍后,便专注于刷1000题。上下班途中,连挤地铁的时间也用来复习。尽管肖老师的主观题部分有些出乎意料,但我最终取得了73分,较一战有了显著提高。
专业课复习,我亦秉持简洁高效的原则,反复背诵分析,周末则抽空做真题。关于在职备考,我有几点心得:时间虽少,但要有规划。工作日每晚3小时复习,专业课与英语、政治的时间分配得当;复习资料要精简,避免繁杂;择校需量力而行,我虽经历过华工与中南财的抉择,但最终选择了我认为有信心的中南财;最重要的是心态调整,二战的我虽压力巨大,甚至面临痘痘与脱发的困扰,但仍需保持积极心态。
回望这段经历,我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毫无经验的自己,四处乱撞,头破血流。如今的我,更加珍惜稳定的生活。曾经的自己对于考公不屑一顾,如今却深感其香。在此,我想告诉即将踏入社会的萌新们: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考公或其他道路,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最明智的决策。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