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的唱法比张学友的先进在哪?
在1995年的TVB新秀歌唱大赛上,陈奕迅尚未展现出其独特的演唱风格。除了他原本就具有的厚重嗓音和出色的气息支撑,他在台上的表现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尤其是在215秒时,假音部分出现了小失误,这对于如今技艺炉火纯青的陈奕迅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所熟知的陈奕迅,其演唱风格的成熟与构筑主要是在华星后期以及新艺宝时期的《U87》。自此后,他的风格基本定型,再无大的改变。若要拿陈奕迅与歌神张学友进行比较,应当从陈奕迅风格成熟后开始。
张学友在大众的印象里,往往局限于某些容易模仿的歌曲,如《吻别》、《祝福》、《情书》、《忘记你我做不到》等。那些模仿张学友的人,往往也仅限于这几首歌曲的模仿。但张学友的音乐之旅并未止步于此。进入21世纪后,他的音乐风格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变得更加轻盈、灵活,适配性更强。他甚至尝试了爵士风格,如专辑《private corner》所展示的。那个90年代深沉的张学友如何演绎充满swing感的爵士乐,令人难以想象。
后期的张学友,模仿起来难度大大增加,因为他的音乐变得更为复杂。大众对于陈奕迅和张学友,往往存在着长期的、顽固的偏见。实际上,我们对这两位巨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若要说陈奕迅的唱法比张学友先进,那只能在某些方面来说。陈奕迅的演唱更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更为欧美化。这既得益于陈奕迅的天赋,也与张学友因年龄增长而难以改变某些演唱方式有关。
陈奕迅在低音区的表现尤为出色,他的发声位置更深、更靠后,也更边缘化。这种发声方式让他在唱低音时比张学友更为轻松,音质更为突出。发声位置的带来的是更小的损耗,这与典型的欧美歌手的风格相吻合。当我们称赞某些歌手具有欧美范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英语发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上述的这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