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神经管畸形与环境污染相关
环境污染与神经管畸形的隐秘联系
近日,北京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神经管畸形的发病风险可能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这一研究由生育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任爱国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
神经管畸形,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高发,主要包括无脑和脊柱裂等严重先天性缺陷。这些缺陷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也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终生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关,但缺乏科学有力的证据。此次研究,就是为了深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团队对80例神经管畸形病例的胎盘进行了详细分析,涉及上百种持久性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结果发现,神经管畸形的发病风险随着这些污染物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这一关系在神经管畸形的两种主要亚型无脑和脊柱裂中都存在。
研究进一步指出,胎儿母亲对这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差异以及个体对污染物的代谢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相关性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多环芳烃是我国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主要产生于煤炭、石油等的不完全燃烧。尽管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和“六六六”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但它们在环境中的残留仍会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专家提醒广大民众,尽管目前尚无简便易行的方法避免环境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暴露,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吸烟和被动吸烟、降低室内燃煤污染等方式,有效减少多环芳烃的暴露。这不仅是对孕妇的忠告,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提醒。环境污染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关注这一问题,为预防神经管畸形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