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不群
卓,这个字的含义在《子集下十字部》中得到了详尽的解释。《唐韵》和《正韵》都提到,卓的发音与“竹角切”相近。在《说文》中,它被解释为高,早晨象征着卓越。隶书中的“卓”字也有着独特的形式。例如,《扬子法言》中的一句话,“颜苦孔之卓”,意指孔子之道的高深莫测令人钦佩。“卓”也可以解释为超然独立,如《释名》所言,“卓,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卓”还是一位姓,后汉书中就有卓茂传。
尔,这个字在《巳集中爻字部》得到了详细的解读。《唐韵》等经典中提到,尔的发音与“儿氏切”相近。《说文》解释尔为“丽尔”,意味着美丽。尔也可以作为语气词使用,如《书大禹谟》中的“肆予以尔士奉辞伐罪”,表达了强烈的命令语气。尔还有“必然”的意思,如在古诗中常听到的“诺诺复尔尔”。尔还可以解释为近,如《仪礼少牢馈食礼》中的“尔,近也”。尔也读作祢或,有满或众多的含义。
不,这个字在《子集上一字部》有详细的解读。它的发音与“逋没切”相近,表示否定或未完成的意思。《礼曾子问》中用到此字表示否定。“不”也作为一个特殊的名词使用,如《周礼夏官》中的“服不氏”,是专门饲养猛兽的官职名称。“不”在某些情况下还通“否”,作为未定之辞使用。除此之外,“不”在诗中也有拟声词的作用,如《陶潜诗》中的“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不”还是姓氏之一,《晋书》中就有汲郡人不准。关于“不”的发音,各地口音不同,需要注意其音变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正字通》提到不字在入声时,方音各异,有的读为逋入声,有的读为杯入声等。
群,《未集中羊字部》中提到,《五经文字》中俗作群。这个字的含义多与羊有关,同时也可以表示众多、聚集的意思。例如,“群羊”表示一群羊,“群英荟萃”表示许多英雄聚集在一起等含义。“群”字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些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