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要规律 可减少疲惫感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体内的肌肉会逐渐流失,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对于年轻人来说,肌肉结实有力,但到了中老年时期,肌肉的流失与脂肪的积累却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变化就像从坚实的瘦肉逐渐转变为“五花肉”的状态,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肌肉的重要性不仅仅关乎外在形象,更与我们的健康水平紧密相连。近日,在关于“美国乳清蛋白与肌肉健康”的专业讲座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为我们揭示了肌肉流失背后的健康隐患。她指出,人体的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它们共同维持着我们的日常活动。当肌肉质量过度流失时,人们会感到无力,日常生活变得困难,即使是简单的动作也会让人感到疲惫。
那么,如何保持健康的肌肉呢?答案不外乎两点:锻炼和补充蛋白质。锻炼是保持肌肉健康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全身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我们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补充蛋白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克,这不仅有助于补钙,更重要的是补充蛋白质。肌肉的组成、生长和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的支持。
常博士进一步强调,仅仅摄入蛋白质并不能直接长肌肉,更多的是需要适当的锻炼。除了全身的有氧运动,还应该针对某些肌肉进行重点锻炼,如跳踏板操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臀部、手臂、腹部等部位的肌肉,让全身的线条更加健壮。
为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动起来!从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如与孩子玩耍、每天10分钟的简单运动,这是健康生活的底线。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跳踏板操、每天30分钟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良的生活状态,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体能适应性运动则包括超过2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每周三次的运动,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珍惜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强壮的肌肉,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