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看点消费新体验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旅游需求与供给两旺,文旅消费强劲复苏。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一系列数据见证了这一盛况。
随着跨市、跨省游的热度不断走高,中长线游加速恢复。人们的出游半径不断扩大,目的地游憩半径也在不断提升。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达到近四年来的最高值,飞机和高铁的出行距离均有所增长。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的国内景区门票订单量峰值也在持续增长,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更是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这一切都在说明,人们的旅游热情和消费信心正在加速恢复。
这个假期,自驾游成为主流出游方式,汽车出行、户外露营相关装备迎来了销售小高潮。高德数据显示,驾车导航至景区的总次数同比增长,自驾游市场异常火热。携程的租车订单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74%。各类新兴户外运动在年轻人中成为新潮流,露营、骑行等户外活动受到广泛追捧。
除了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外,一些小众目的地也备受关注。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与“小众”相关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店预订量增长显著。这也说明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正在加速。
文化和旅游融合特征在“五一”假期更加显著。文博看展、文化演艺等成为旅游新风尚。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玩,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满足了游客对文化消费的追求。
“五一”假期的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无论是跨市、跨省游的热度走高,还是自驾游、户外运动的兴起,以及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都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内生动力。这个假期,人们释放了旅游热情,也展现了消费信心,为未来的文旅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近年来,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和国风国潮热在旅游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新潮流。从“旅行+演艺”到“旅行+看展”,再到“旅行+刷博物馆”,这些新兴的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各地纷纷响应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其中,看展式社交、国风汉服体验、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更是风头正劲。随着这股热潮的持续升温,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的酒店预订量也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周边消费场景的溢出效应愈发明显。
美团平台的数据显示,新潮玩乐相关的订单量在春节假期后增长超过200%,足以看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体验的渴望和热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穿上传统服饰,逛国潮市集,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在这个“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繁荣景象更是令人瞩目。游客们更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进行体验,停留时间更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非遗、沉浸式演出等文化元素成为游客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积极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据统计,全国共举办了约4.75万场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到约1.66亿人次。营业性演出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数均呈现出显著增长。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热度不减,各类音乐节、音乐节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烟台迷笛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的门票基本售罄,证明了人们对于文旅融合的热爱和追求。丽江举办的生活节将音乐、文旅和生活方式完美结合,为游客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武夷山还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一”文旅市场的火热得益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为文旅消费需求的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的发展也催生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产品,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去拥抱诗和远方。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繁荣景象足以证明人们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展现出我国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来源:《》 2023年05月1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