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日常的休闲放松,甚至将其与治病防病相结合。为此,众多洗浴城、健身房、美容院等都纷纷推出“保健按摩”服务。按摩并非简单的揉捏、敲打,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安全有效。
从中小美容机构和美发店的调查情况来看,部分按摩师连基本的穴位知识都不了解,这让人不禁担忧。医学专家指出,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疗养方式,本身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非专业人员的胡乱按摩却隐藏着诸多风险。轻则可能伤害皮肤、软组织,重则可能伤及神经、骨骼,甚至导致瘫痪或更严重的后果。
赵先生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教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在寻求非手术治疗方法时,被一家保健按摩机构误导,进行了不当的按摩治疗,最终导致下肢瘫痪和尿失禁。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宋小姐身上,她在做瘦身时接受了不专业的踩背服务,结果脊椎受伤。这些悲剧都提醒我们,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至关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大致分为两种: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医疗按摩属于医疗性质,主要在医进行,按摩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而保健按摩则属于社会服务性质,提供的场所多种多样。市场上的保健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
专家指出,非专业人员在按摩时动作粗暴、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使用不当的按摩介质也可能引起皮肤烧伤、挫伤,甚至皮肤溃疡。对于患有传染病的人,交叉传染的风险也存在。
在上海某大型小区内的美容美发机构中,记者发现部分按摩师对基本穴位知识了解不足。当被问及“人中穴”和“足三里”的位置时,他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这让人对这些机构的服务质量产生疑虑。
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选择正规的机构,确保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和资质。消费者也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避免盲目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按摩带来的放松和疗养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重塑按摩行业:四证上岗的明文规定
自去年起,上海市为了加强按摩行业的规范管理,劳动社会保障局、公安部门以及卫生部门联合出台了新的规定。这一改革对于在上海市从事按摩工作的人员有着明确的要求必须持有“四证”方可上岗。
这“四证”,不仅是按摩师的职业资格证明,更是对从业人员素质、健康以及行业秩序的保障。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初级以上(含初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的认证,确保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能够享受到专业、安全的按摩体验。
公安部门核发的上海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培训证书,不仅要求按摩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更要求他们了解如何在特殊行业中维护秩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健康检查是每一位按摩从业人员必须经历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健康体检,并取得加盖卫生培训考核合格章的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才能从事这一行业。这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因为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潜在风险。
对于那些在沐浴(足浴)服务场所工作的按摩师,除了上述的三个证书外,还需要额外办理上海市沐浴行业协会的上岗证(胸卡)。这是对他们专业身份的进一步确认,也是对行业秩序的一次整顿。只有持有这“四证”的按摩师,才能在上海市的按摩行业中合法、规范地工作。
这一规定的出台,不仅提高了按摩行业的整体水平,也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于按摩师而言,这也是一次自我提升、规范发展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规定将会促进上海市按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