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话养生 润燥补肺养阴是首选
随着立秋的脚步悄然而至,气候逐渐变得干燥,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则开始增长。这样的天气变化,很容易使人情绪波动,产生烦躁、伤感等情绪,进而引发忧郁、悲伤等情感。从中医的“天人相应”观点来看,肺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对于肺气虚的人来说,他们对秋天气候的变化尤为敏感。特别是中老年人在面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景象时,更容易产生悲秋、凄凉、垂暮之感,从而易产生抑郁情绪。那么,在初秋时节,我们又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一些初秋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饮食调整:润燥补肺养阴
在初秋时节,饮食应以润燥补肺养阴为主。首先推荐的是莲藕。荷莲一身都是宝,而秋藕最为滋补。立秋后空气干燥,人们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而莲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莲藕不仅具有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功效,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能够益血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力。莲藕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制,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日的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的食物也有很多,其中当季最好的就是杏仁。按中医的理论,秋季属肺,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饮用;或者和猪肺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
除了上述食物外,养阴的首选就是蜂蜜。进入秋季后,保养体内的“阴气”是首要任务。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等功效,被誉为“百花之精”。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后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
二、情绪管理:平和情绪
依照自然界的规律,秋天阴气增、阳气减,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在秋季主“收”的原则下,人们要注意收敛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亢奋或抑郁。保持心要清明、性安静,在时令转变中调整身心,才能保持生机元气。
三、运动适度:顺应时节
进入秋季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秋天是养“收”的季节,因此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在运动时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保证阴精的内敛而不使阳气外耗。比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影响身体健康。秋季养生:防秋燥、早睡早起防病、预防感冒为重点
随着金黄的秋叶飘落,我们迎来了秋季。这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在秋季,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呵护身体,迎接美好时光。
一、防秋燥
秋季,天气逐渐干燥,运动后会容易出汗,这时应多吃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想象一下,在锻炼之后,来一份清爽的汤水,或者一颗多汁的水果,都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缓饮的原则,让身体逐渐适应。
二、早睡早起可防病
秋季养生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我们都知道“早睡早起”的道理。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我们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早早躺在床上,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早起床,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适当早起也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让身体逐渐苏醒,能更好地预防血栓形成。
三、预防感冒
在这个季节,感冒增多与天气变化无常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天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咳嗽、头疼、哮喘并不一定都是由感冒引起的。一旦感到不适,最好及时就医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除了以上几点,秋季养生还应注意饮食调养。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豆类、肉类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秋季养生要防秋燥、早睡早起防病、预防感冒为重点。让我们一起调整生活方式,呵护身体,迎接美好的秋季时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身体也收获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