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提高乳癌机率2.4倍!毒物专家教你防塑毒
塑化剂事件后,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隐患
塑化剂事件后,人们无不心惊肉跳。从饮料、零食、保健食品到药品,似乎都被这可怕的塑化剂侵蚀。这种环境荷尔蒙,也是毒性物质之一,一旦长时间暴露在其环境下,人的内分泌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孕妇和小孩。
最近,中研院及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报告,让人更加忧心:经常接触塑化剂产品的女性,乳癌风险增加9成,机率也会提高至2.4倍!这无疑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防止塑化剂的侵害。毕竟,有毒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难以完全排出,容易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卫福部彰化医院妇产科给出了“5少”减塑原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少塑胶、少香味、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药品、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
对于“少塑胶”,我们应该少用塑料杯装饮料,改用304不锈钢杯、白色马克杯、瓷杯或玻璃杯。避免使用塑胶袋、塑胶盒盛装热食,微波加热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保鲜膜。毒物专家林杰梁建议,若必须使用保鲜膜,应距离食物2公分以上,且避免用于油腻食物。
对于家中有幼儿的家庭,更应注重减少幼儿在有塑胶地板上的活动,尤其是触摸后拿东西吃。购买玩具、奶嘴时,应慎选不含塑化剂的产品。
“少香味”就是避免使用含香料的化妆品、保养品以及个人卫生用品。
至于“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药品”,因为药品为防止碎裂及被胃酸破坏等原因,可能也会添加塑化剂,所以非必要时应避免食用。
“少吃加工食品”是最安全的减少接触塑化剂的方法,因为天然食品有助于排出塑化剂。
塑化剂等环境荷尔蒙有脂溶性特点,会在食物链中累积。避免食用高油脂的食物,例如红肉、油炸食物、饼干蛋糕等,可减少接触环境荷尔蒙的机会。少吃动物内脏同样可以达到防塑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吃各色当季蔬果、多吃大豆食品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抵抗塑化剂的侵害。其中,多喝水是最省钱又健康的饮料,因为塑化剂等有毒物质必须经由肾脏、肝脏代谢,喝水可以增强肾脏代谢解毒的能力。而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可以帮助代谢体内的有毒物质。多吃各种颜色的当季盛产蔬果的抗氧化力也有助于缓解塑化剂的毒性。用吸尘器多打扫家中地板、勤洗手也是避免塑化剂侵害的有效方法。
对于大豆类食物,尤其是女性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塑化剂具有类似女性荷尔蒙的作用,多食用黄豆、毛豆等大豆类食物可以降低塑化剂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风险、预防女童性早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保护自己,也保护身边的人。毒物专家的塑毒防范指南
在现今社会,塑毒问题愈发严重,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何为塑毒?塑毒即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此,一位毒物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实用的防塑毒指南,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该文章由网友『浅薄纸张』精心撰写并投递至本站,若您发现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读者需自行研判。
一、深入了解塑毒
塑毒问题并非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关乎人体健康的大问题。塑料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等,可能通过食物链、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了解塑毒的危害和来源是防范塑毒的第一步。
二、生活中的塑毒防范
1. 购物时选择环保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制品,选择环保材料如布袋、玻璃瓶等。
2. 留意食品包装: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含有塑毒的食品包装。
3. 合理使用微波炉: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以免有害物质渗出。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洗脸,避免用手接触塑料制品后直接拿食物。
三、专业防塑毒建议
1. 优先选择不锈钢、玻璃等无毒材料制品。
2. 在办公室、家中设置专门的塑料收纳区,避免塑料品散落各处。
3. 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塑料垃圾堆积。
4. 关注塑料制品的安全标识,购买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塑毒问题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提高警惕,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塑毒对健康的危害。我们也应关注和相关机构的公告,共同为防范塑毒问题努力。
在此,我们感谢毒物专家为我们带来的防塑毒指南,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认真阅读并践行。让我们共同为健康、环保出一份力,共建美好家园。
以上内容即《毒物专家教你防塑毒》全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