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前应先清热去湿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夏季的湿热逐渐散去,但余热未消,依旧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口苦口干、心烦意乱、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等,这些都是体内余热未清的表现。湿气的困扰也如影随形,让人感到脘腹满闷、食欲不佳、口黏不适。湿气与热气交织,使得脾胃功能受到困扰,即便面对千年人参、燕窝等珍稀补品,也难以被身体充分吸收利用。
想象一下,这些补品只是在消化道中“走过场”,未能真正滋养身体。而且,如果体内湿热明显,进补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湿热症状,如喉咙干燥、流鼻血、舌苔黄腻、夜间烦躁等。进补前的清热祛湿工作尤为重要,但也要适度,不宜过度。
对于湿气,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利湿健脾的方子,如用茯苓、白术、扁豆等煎水饮用或煲汤。对于热气,我们可以用麦冬、百合、沙参等煲汤,以清热除热。这些方子在进补前服用一两次便可,为我们的身体打造一个良好的进补环境。
有人为了图方便,选择在进补前饮用夏令凉茶,如五花茶、夏桑菊等。实际上,这些凉茶在秋冬季节进补前饮用并不合适,可能会损伤脾胃。我们要注意时令变化,顺应时节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
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使在进补前做了清热去湿的准备工作,仍然会出现咽干舌燥、流鼻血等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在补品中添加一些滋阴降火的药材。例如,炖高丽参时加入麦冬,炖冬虫夏草时加入石斛等。这样既能温补又能滋阴,使补品在温补的同时清润育阴、补而不燥。
秋冬进补前要做好清热祛湿工作,但也要适度,避免过度。在进补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灵活调整,添加一些滋阴降火的药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补品的营养,达到滋补养生的效果。(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