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堵点,就医路更加顺畅
在2022世界5G大会的展厅里,参观者亲身体验了5G网络支持的远程医疗设备。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蒋女士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就医体验有了显著改善。曾经被早高峰排队停车困扰的她,如今只需几分钟就能顺利停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表示,医院一直致力于解决患者停车难的问题。在北京市和西城区的支持下,医院成功地将员工停车位转移到附近的社会停车场,以确保患者能够轻松找到停车位。这一举措凸显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通过扩建停车场、协调社会停车场等方式,各大医院的停车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指出,这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十年,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现在,我国90%的家庭都能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这充分说明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
除了解决停车问题,医共体的建设也助力了高质量医疗资源的下沉。曾经,乡镇患者能否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得到救治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全。而现在,通过信息系统搭建的“绿色通道”,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对接保证了救治的及时性。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建设,使得抢救设备、医护人员得以有效串联,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山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被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实行统一管理,这使得县级医院能够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双向转诊通道更加通畅。而在浙江,数字技术将医疗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群众的需求。通过“数字医共体建设”,群众可以在社区就看到名医,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也能互认共享。
“互联网+”的应用也拓展了诊疗范围。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挂号,并收到具体的就诊提醒短信。这解决了过去看病“三长一短”的问题,让患者能够更加方便地就医。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以人民为中心,让病人满意。它们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拉近了远在乡间、留守村镇的患者与高质量医疗资源的距离,让高端医疗技术能够触达更远的地方,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的福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逐渐深化,全国各级医院正积极开展线上服务,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目前全国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这些措施有效地优化了就医流程,缓解了看病就医“三长一短”的问题。如今,“零等待”已经成为提高诊疗效率的重要标志。
在繁华的上海,医疗科技的应用让就医体验更上一层楼。通过精准的预约服务,三级医院的平均候诊排队时间低于半小时。智能预问诊系统让患者能在候诊时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病情,极大地缩短了诊疗时间,初步实现了“候诊即就诊”。
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则是人工智能分诊的佼佼者。该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分诊准确率高达97%,绝大多数患者都采纳了自动分诊意见,显著提高了诊疗效率。互联网医疗对于那些无法亲自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求医问药。
“互联网+”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了高效的医疗服务,还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视频诊疗、图文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技术,使得患者可以在家中就能解决求医问药的问题。药品快递到家的服务更是方便了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
不仅如此,网络平台还助力实现了跨省结算,解决了许多异地老人的就医难题。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老人为了帮忙照顾孩子而需要异地就医。以前,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医保报销通道的跨省打通问题。但现在,随着医疗网络的不断完善,不仅手术费用可以跨省结算,普通门诊也可以直接结算。这对于那些身在异地、需要照顾孩子的老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他们可以放心地在孩子所在的城市看病就医,无需担心医保报销的问题。这一进步不仅体现了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彰显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