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病例占比较高是否与取消次密接有关
人民网北京报道,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落实和当前疫情处置工作进行讲解。会议聚焦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部分地区新增感染者中社会面筛查出的病例占比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精准高效管控策略。
面对记者的提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详细阐述了社会面病例占比高的原因。他指出,这一现象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新冠病毒持续演变,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当常规监测预警措施不到位时,往往导致疫情发现较晚,此时社会面感染已较为广泛。
疫情初期的反应速度也是关键。社会面的感染者管控、密切接触者的准确判定、风险区的划定和公布,都必须迅速进行,这些都是抢占疫情防控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若犹豫不决、贻误时机,后期社会面感染者数量将迅速增长,防控难度也将急剧加大。
那么,如何精准高效地管控疫情呢?胡翔强调了三个“四”。首先是落实“四早”,即做好常态化监测预警,提高疫情监测的敏感性,特别要加强对风险岗位人员、重点机构和人群的监测,确保风险人员的早发现早管控。
其次是压实“四方责任”,即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要全面落实。在没有疫情发生时,各方要细致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一旦疫情发生,要迅速启动应急指挥体系,动员所有防控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的战线。
最后是做到“四个统筹”,包括核酸检测力量、流调力量、隔离资源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管理的统筹调配。要合理利用防控资源,形成防控合力,确保疫情防控的精准高效。
在这场发布会上,胡翔的讲解深入浅出,既分析了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又给出了具体可行的防控建议,为公众理解疫情防控、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