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纪录片解读(优秀科普纪录片赏析)
科学星图|介绍野生科普大V汪诘的戛纳冲刺之旅
曾经是一个失败者的汪诘,如今成为了一位天赋异禀的科普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与转变,但最终,科普成为了他的使命与事业。自筹千万经费拍摄国产科普纪录片,野生科普大V汪诘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热情,将科学的奥秘展现给大众。
汪诘,这个名字如今在科普领域已经广为人知。他靠着业余时间写的科普书《时间的形状》一举成名,至今仍在再版,其版税收入甚至一度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他的野心并未因此止步。百万粉丝的科普大V身份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追求,他想要做的,是拍摄科学纪录片,让更多的人通过影像感受科学的魅力。
2019年,他发下宏愿,要拍科学纪录片。于是,这位41岁的影视小白开始自学编剧、导演,通过众筹方式,自编自导出了《寻秘自然》系列科普纪录片。如今,《寻秘自然2》的一集《湍流之谜》已经发布,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带着自己的作品,汪诘报名参加了各大国际电影节,展现了他的成果与决心。
汪诘的科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产品、技术、高管等多个领域尝试,但最终发现,科普才是他的天赋所在。他说:“科普这件别人看起来很难的事,在我看来并没有多难。”他的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仅用42天便完成,之后他又陆续写了十多部著作,获得了多项荣誉。
汪诘对科普的热爱源于他对科学的热爱。从小喜欢看《少年科学》杂志的他,一直是科普的忠实读者。他相信,科学是让人理解,而不是让人相信的。他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众理解一个科学知识。
拍摄《寻秘自然2》时,汪诘众筹了310万经费。而他的新作品《寻秘自然3》已经开始了拍摄,筹集到了801万经费。他的心愿是,2024年《寻秘3》能够进入商业院线,实现卖电影票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汪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带领团队探访了众多国家级科研单位,采访了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他的《寻秘自然2》分为四个篇章,《湍流之谜》、《地磁倒转》、《寒武纪》、《快速射电暴》,每一个篇章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挑选的选题。他说:“这是我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选题。”他的目标是做出中国特色、新颖性和前沿性的科普作品。
汪诘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梦想的故事。他从失败中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从爱好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勇气,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吹的牛皮,已经走到了第三步,相信老天不愿意把勤奋的人置之死地。”让我们期待他在科普的道路上继续狂飙,为大众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地磁倒转》背后的故事:五大连池火山爆发与科普梦想的实现
在《寒武纪》的拍摄背后,有一个令人敬佩的故事。汪诘,一位在科普圈小有名气的纪录片制作人,曾通过微信向舒德干院士询问能否在澄江协助拍摄,而这位院士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合作源于一个共同的科普梦想。
汪诘拥有一个上百人的科学顾问群,他在科普界的名气并非空穴来风,许多人因为他的节目而加入这个团队。当有人问及拍摄经费的来源时,汪诘坦言他曾遭遇过质疑和冷嘲热讽。但他始终坚信,他们的想法只是一个普通人能产生的正常想法。
2019年,团队决定打造《寻秘自然》系列大型原创科学纪录片,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汪诘立下了用6-8年时间制作出可与欧美同类影片相抗衡的科学影视作品的宏愿。他们公开了五步走的战略,从最初的自筹100万拍摄《寻秘自然1》,到筹集5000万拍摄更高质量的作品。
拍摄《寻秘自然1》时,团队面临着如何收回成本的难题。但他们抱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到大自然中去,拍摄精彩的内容。于是,他们花费一年时间完成了这部纪录片。为了收回成本,他们采用了类似募捐的方式,发售爱心大礼包,更低价格399元,并在影片片尾挂上赞助人的名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礼包销售近70万份,为团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寒武纪》作为《寻秘自然2》的一部分,在全网免费播放后,点击量超过了2000万次,并被今日头条评为2022年百大人气作品。尽管收入仍无法完全覆盖投入,但他们收到了各种爱心赞助款70万,并申请到了国家出版基金和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汪诘并不掩饰科普纪录片在商业院线排片的困境,他和团队正寻求一种能够商业变现的方式。
作为有着百万粉丝的科普大V,汪诘的受众群中,18岁以上的占了八成。他的女儿也是他的忠实粉丝,从小热爱科学,成绩优秀,有着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理想。
为什么要坚持做科普?汪诘表示,金钱能够带给人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靠成就带来的幸福感却是能够持续增长的。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靠着勤奋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科普梦想而奋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微信关注ihxd,报料请扫描二维码(费用酬谢)。让我们一起见证更多如汪诘一样的科普梦想的实现,科学的无尽可能。(注:文中二维码已做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