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疙瘩的幸福时光(北方咸菜疙瘩用的什么菜)
辣菜疙瘩:餐桌上的回忆与幸福时光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总有那么一种食物,如影随形,带给你深深的记忆和无可替代的情感。对我而言,辣疙瘩咸菜便是我那无法忘怀的伙伴。它陪我度过了十年的寒窗苦读,为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温暖。即便现在生活富足,它在家的餐桌上,也永远是不可或缺的那一盘。
辣疙瘩咸菜是沂蒙山区的特色美食,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住校生来说,它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回忆。
辣菜疙瘩,是十字花科植物,俗称辣菜、疙瘩菜等。它是地下根用芥菜的一种,与萝卜的清甜脆爽不同,辣菜疙瘩带有一种芥末的辛辣味。其地下部分根茎长得头大身子小,形状似疙瘩,因此家乡人称它为辣疙瘩。具体来说,生长在地里的带菜缨的叫辣菜,而秋天收获后去掉菜缨的地下根茎则称为辣菜疙瘩。
在那个年代,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家的餐桌上,主食永远是地瓜、方瓜、玉米糊糊粥、地瓜煎饼等老四样。而蔬菜则随着季节不同而轮换上阵。不论一日三餐如何变换,搭配的咸菜永远是那盘既经济实惠又耐吃耐存的辣疙瘩。
平常,辣疙瘩咸菜被切成粗条或细丝生吃。那时候油也稀罕,家家户户都不够用,所以油炒辣疙瘩那是住校生的奢侈待遇。因为辣疙瘩咸菜的重要性,每家每户都要在有限的菜园里种上一些以备常年所需。供学生的家庭更要多种、多腌辣疙瘩,以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咸菜吃。
我高中时住校的日子,每周的伙食标配是一包地瓜煎饼、一罐头瓶子油炒辣疙瘩。长期吃干巴巴的清炒咸菜,会出现牙龈出血、眼睛夜盲等疾患。我就曾经因为干吃咸菜而经历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那是高三上学期的秋天,有个周末我决定不回家,想要专心学习迎接高考。当我看见其他学生背着吃光煎饼的破瘪提包回家时,我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背起书包踏上了回家的路。
学校离家有十八里路,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渐渐暗了下来。当我走到离家还有六七里的一片魏家柳沟的栗子山沟时,路两侧的树已经看不清了。我只能凭朦胧的光线和模糊的记忆努力往前摸索。突然,一辆自行车朝我驶来。当我紧张地准备躲避时,一位中年男子喊住了我:“蹲那儿干什么呢?”这时我才意识到他可能已经看见了我。“你是不是夜盲了?”他关切地问到。“你是哪个村的?我帮你送回去。”在我透露了父亲和大爷的名字后,他放心地带我走出了漆黑的夜色。原来他是我家附近的一个村民。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相遇的人。辣疙瘩咸菜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道小菜但它却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和故事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坚韧和勇气也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相遇的人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如今当我再次品尝到辣疙瘩咸菜时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故事便会涌上心头带给我无尽的幸福时光。一转身,我竟然迷失了方向,幸而有大姑夫的指引,才避免走失。当我走到村前的小河时,因为完全看不见,不慎踩入河中,鞋子湿透。终于回到家门口,家人看到我一脸的惊讶,我忘记了自己是否流泪。第二天,父亲让哥哥买来鸡肝和鱼肝油,服用后视力迅速恢复,夜晚不再那么漆黑。
此后,家里每周给我一元钱的生活费,让我在学校购买食物,注重营养的摄入。在春夏之际,我会将辣疙瘩咸菜拌上白面炒熟,以此增加营养摄入。秋冬时,我会加入白菜和香菜一起炒制,自制的辣疙瘩咸菜因为香菜的加入而更加美味。同学们纷纷围观并分享我的美食,尤其是上铺的兰,我们常互相分享彼此的饭菜,即使日子清苦,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高考冲刺阶段,家里卖粮为我转饭票,我在食堂可以吃到馒头和菜肴。回家带饭时,嫂子会给我带各种美食如香油果子、油饼等,但我最离不开的还是辣疙瘩咸菜。
时光荏苒,如今人们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鸡鱼肉蛋不再稀罕,山珍海味也尝遍。辣疙瘩咸菜退出了80后学生的餐桌舞台,在家常饭桌上也难觅其踪。但在饭店里,一道名为“沂蒙三丝”的菜品应运而生,它是辣疙瘩丝与瘦肉丝、辣椒丝炒制而成。
对于辣疙瘩咸菜,它不仅仅是一盘咸菜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我的青春记忆,就像生命中的贵人、身体中的器官一般,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亲自下厨做了一道拿手硬菜炒辣疙瘩。我洗净辣疙瘩切成细丝,爆锅后加入各种调料精心炒制。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辣疙瘩咸菜就诞生了。如果再熬上一锅小米粥,配上山东大葱煎饼,那简直是人间美味。
至于北方咸菜疙瘩用的菜以及五香疙瘩咸菜的制作方法,其实并不难。北方咸菜疙瘩通常使用芥菜或者大头菜腌制而成。制作五香疙瘩咸菜时,需将咸菜疙瘩切成细丝,加入五香粉、盐、糖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即可。不同的制作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和风味,但无论如何制作,辣疙瘩咸菜都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