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贫困生办理助学贷款(贫困小伙申请助学贷款)
从饭卡浸湿的汗水到助力贫困生的辉煌之路贵州小伙袁治航的励志故事
在湖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寒门学子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袁治航,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勇者,在逆境中成长的斗士。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输不起”的精神,从一个为学费发愁的学子,成长为帮助贫困生提前还完助学贷款的创业者。
袁治航的故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坚持的传奇。出身于贵州遵义一个贫困家庭的他,早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16岁那年,为了筹集学费,他的父亲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小牛,将钱打到他的饭卡里。为了赚取生活费,袁治航连夜到景区扛矿泉水,汗水一次次浸湿他的衣衫。
在大学的日子里,袁治航的课余时间都在奋斗中度过。他发过传单、拉过客户,高中三年的历练让他从一个内向寡言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的创业者。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断寻找商机。
2016年高考结束后,袁治航前往工地打零工,为家庭分担重担。他的双手被磨出厚厚的茧,但他从未退缩。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每个月给家里打2000元,支撑起这笔款项的,是他选择的创业之路。
袁治航的创业之路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希望,更点亮了贫困学子的未来。他将目光投向驾校领域,用半年时间赚来的10万元钱,成立了武汉贵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他的驾校不仅为贫困学子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是助力71名贫困学生提前偿还了助学贷款。
“提前帮他们还完助学贷款,不仅是因为很多人的童年都与我有相同的经历,我希望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能拉他们一把。”袁治航的善举源于他的感恩之心。他深知求学之路的艰辛,也清楚贫困学子所面临的困境。他的公司不仅收取成本价格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拿到,还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推荐。
除了助力贫困学子,袁治航还时刻铭记自己的故乡。他组织同学前往家乡调研,将村民手制工艺品带回学校售卖,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他的反哺故里的行动,让村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袁治航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他的坚韧、善良和担当精神让人敬佩。他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行动,就能战胜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部时代的励志传奇。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输不起”的精神内涵,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和力量。在乡村的某个角落,村委会得知了一个充满潜力的行动,并主动找到了袁治航。他们意识到,通过家政培训不仅能提升乡村家庭主妇的技能水平,更可以将这一行动转化为精准扶贫项目。面对这样的机遇,袁治航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责任,挨家挨户上门沟通。起初,村民们的热情并不高,但他从未放弃,坚持不懈地登门拜访并劝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培训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00余人,这一扶贫项目也逐步扩展到了养殖业,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2017年的夏天,袁治航并没有停滞不前。他组建了湖北工业大学“蜡染黔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推广社会实践队。这支队伍汇聚了来自黔西南望谟、三都水族、安顺及都匀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学们,他们深入贵州水族、苗族、布依族等共31个村寨,探访并调研当地村民的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售卖情况。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成功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来到2019年,袁治航的足迹开始踏遍贵州的每一寸土地。他多次号召并组织贵州籍大学生关注“春晖行动”,并且亲自返乡至铜仁印江支教。在那里,他倾尽全力传授知识,用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把每段经历,当做一个舞台,勇敢向前,把小小的梦,绘成祖国的蓝图,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焕发绚丽之光……”。
今年年初,疫情肆虐之际,袁治航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他与湖北省贵州商会会长通宵达旦地商讨对策。两人决定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要与第二故乡湖北并肩作战。当晚,袁治航彻夜未眠,连夜起草文件和倡议书,号召商会及母校青年共同抗击疫情。他还积极组织贵州省大学生商会与蔬菜基地对接,为武汉及湖北各地输送急需的蔬菜物资。短短时间内,共计吨蔬菜陆续送达湖北各地。他时刻关注着蔬菜运输的每一步进程,确保物资及时到位。当看到一位老人在新闻中感慨地说“这菜很甜……”,袁治航深知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为武汉运送蔬菜物资,居家隔离期间,袁治航还化身一名“诗人”,在中国诗词网发表多篇抗疫诗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对前线抗疫战士的感激之情。“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想通过我的笔鼓励他们。”袁治航如是说。
在贵州的大地上,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贫困小伙通过申请助学贷款走出了大山,而另一个贵州小伙却默默地帮助这个贫困生提前还清了助学贷款。这两个年轻人的故事在这里交织,展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