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什么冰品(全国最解暑的20种夏日冰品,你的城市上榜了没?

生活百科 2025-04-29 16:20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夏日冰品之旅:藕粉能否冰镇?全国最解暑的甜品,你的城市上榜了吗?

提起甜品,似乎总是绕不开广东糖水的话题。近年来,奶茶的崛起也让甜品市场愈发繁荣。在追求五花八门的我们往往怀念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独特甜品。当炎炎夏日让人热得头晕目眩时,我们渴望的往往是一杯酸甜冰凉的饮品,或是简单质朴的夏日甜品。而在花样繁多的甜品面前,儿时的记忆更是令人怀念。

好消息是,中国的版图广大,总能在“别处”找到与记忆中的味道重逢的惊喜。眼下全国已开启“三伏”模式,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拯救被困住的身体和食欲的夏日冰品。

首先说说北京,除了酸梅汤,北京的宫廷奶酪也是解暑佳品。《红楼梦》里提过的“糖蒸酥酪”便是其前身。原料只有牛奶、米酒、砂糖三样,自己在家也能轻松制作。奶酪口感细腻,米酒清甜,让人忍不住赞叹将牛奶和米酒结合的人真是天才。

甘肃是我心目中的甜品之都。杏皮水是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用晒干去核的杏肉加冰糖熬煮,酸甜浓郁的果香令人陶醉。唯有一杯冰镇杏皮水,才能对抗河西走廊七月的酷暑。

来到西宁,不得不提的是甜醅子。在一个推车的藏族小伙儿那里,我曾品尝过一碗美味的甜醅子。燕麦的颗粒饱满,淀粉的绵密感伴随着淡淡的酒香,让人难以忘怀。

呼和浩特有一种稀果羹,用杏干、柿子饼和黑枣等食材熬制而成,是一种解腻的甜食。虽然我没有亲自品尝过,但听描述便知其美味。北京的果子干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新疆的沙朗刀克是另一种夏日必备饮品,又叫刨冰酸奶。最重要的原料是自然冻成的冰块,放在地窖里保存,等到夏天再拿出来做刨冰。用这种冰块刨出的冰渣嚼起来咯吱咯吱的,非常爽快。

伊犁的雪花凉也是夏日必备。其实就冰镇糖水,原料只有白糖、水和冰渣。简单纯粹的组合却有一种水果糖的香味,很像我们回忆里的盐水冰。

在浙江温州,你可以找到一种叫做杏仁腐的甜品,跟北京的杏仁豆腐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跟杏仁没有半点关系。它是由琼脂熬煮而成,再加上水果罐头等配料,吃上去有薄荷的清凉。

江苏苏州的绿豆汤五颜六色,除了绿豆、糯米,还有红绿丝、蜜枣等各种辅料。有人觉得它喝起来有股牙膏水味儿,但比起两广地区的放了海带的绿豆汤来,可能更有特色。

四川的成都和宜宾都有各自独特的甜品。成都的冰粉是夏日必备,而宜宾的凉糕则是一种清冷孤高的存在。它们都是人们喜爱的内向型甜品,不浮夸也不甜腻。而在云南昆明,冰粉变成了一种叫做木瓜水的饮品,虽然没有木瓜的成分但同样令人陶醉。这些夏日甜品不仅解暑降温还能唤起人们对美好记忆的回味让人流连忘返在夏日的美好时光中。夏日冰品盛宴:中国十大解暑冰品

在炎炎夏日,没有什么比一碗冰品更能消暑解热的了。从昆明到福建,从贵州到广西,中国的夏日甜品各有特色,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一同中国十大最解暑的冰品。

一、昆明假酸浆木瓜水

木瓜水,在昆明一带被誉为消暑佳品。配合玫瑰花、酸梅汁和米凉虾,酸甜冰凉,比昆明同样有名的鲜奶米和调糕藕粉更适合夏天。

二、云南德宏泡鲁达

泡鲁达源自缅甸,以鲜奶炼乳和椰汁为基底,加上椰丝和面包脆,冰淇淋、西米、芒果等辅料可随意添加。虽然味道偏甜,但其独特的口感让人难以抗拒。

三、绍兴木莲豆腐

绍兴的木莲豆腐,虽名为豆腐,却与甜品无异。加上薄荷水或醋的点缀,清凉爽口,让人回味无穷。

四、福建闽南四果汤

闽南四果汤是夏日小吃中的佼佼者,红豆、薏米、仙草冻、绿豆、莲子、银耳和各种水果丁随意搭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滑又韧的“石花膏”,让人乐趣无穷。

五、贵州青岩糕粑稀饭

青岩古镇的糕粑稀饭是最令人难忘的甜品。糕粑的松软和稀饭的浓稠,在玫瑰香气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合拍,给人超强的饱腹感。

六、广西南宁槐花粉

槐花粉是南宁人夏天的记忆,大米和槐花磨成的米浆,再浇上红糖水,入口滑嫩,散发着淡淡的花香,解暑更佳。

七、广州姜撞奶

在广州,姜撞奶是糖水中的一股清流。老姜的辛辣在牛奶的调和下变得柔和,更好入喉。姜撞奶不仅能驱暑,还能养生。

八、潮汕草

潮汕的夏日甜品中,草是最受欢迎的。用仙草制成的草,撒些白糖,最能对抗岭南夏日的溽热。

九、香港杨枝甘露

杨枝甘露是经典甜品中的佼佼者,西柚和芒果的主料在稀奶油的催化下,将热带风情发挥到极致。西柚的酸和微苦是点睛之笔。

十、台湾爱玉冰

台湾的爱玉冰有着独特的口感,爱玉果的果胶含量很高,制成的爱玉冻非常弹韧。加上黄桃、青柠和冰块,每一口都无比满足。

夏天的解暑冰品,不仅仅是一种甜品,更是一种享受。以上十大冰品,是夏日里的清凉佳品,让人流连忘返。虽然有些地区可能无法轻易品尝到这些美味,但冰西瓜同样能解千愁。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夏日甜蜜。文|西夏 图|西夏。

上一篇:女人患妇科炎症为什么不能做人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