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15年保护期
一、揭开真相的面纱:保护期,一个不存在的传说
你是否听说过关于“保护期”的传说?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所谓“15年保护期”,其实是一场误传。在中国加入WTO的官方文件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表述。这一说法,源于对《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反倾销条款的误解。这条条款规定,其他成员国在对华反倾销调查时,可以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而所谓的“保护期”,其实就是这个条款的有效期,至2016年12月11日为止。
二、保护期的真相与实质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所谓的“保护期”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中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的降税承诺,关税总水平从入世前的15.3%降至9.8%,工业品平均关税更是降至8.9%。汽车关税也在2006年调整到位。这意味着,所谓的“保护期到期”后,中国并不会再次大幅降税。那么,这个条款的终止,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对于反倾销条款的终止,意味着WTO成员国在判定倾销行为时,需以中国本土价格为基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家仍可能通过手段规避这一条款。
三、误区的根源:谁在受益?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区呢?原来,所谓的“保护期”,其实是西方国家为防范中国企业冲击其市场而设置的过渡期,本质是对西方企业的保护。条款终止后,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也是造成误区的原因之一。尽管条款规定2016年后应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该问题被部分国家化,成为贸易博弈的工具。
四、现状展望:平稳过渡,深化开放
截至2025年,根据现有信息,WTO框架下的权利义务调整已基本完成。中国通过多边及双边协定,如RCEP、中欧投资协定,进一步深化开放。并未出现早年传言中的“行业大洗牌”现象。中国的市场正在稳步开放,与全球经济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入。
“保护期”只是一个不存在的传说。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在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开放。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