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态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一、政策风向与央行态度
近期,中国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对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有序调整。央行及各级监管机构均显示出明确调整方向,指导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协商机制推进存量房贷利率的平稳调整^[3][5]^。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缓解高利率存量房贷压力,减少提前还款现象,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5]^。
二、具体的调整策略与执行规则
1. 调整方式:银行与借款人直接协商变更加点幅度,降低合同中LPR基础上的固定加点值。例如某国有银行首套房贷客户利率由原先的5.1%降至4.2%^[2][7]^。除此之外,自2024年11月起,新签房贷可自主协商重定价周期,存量房贷在调整加点时也可同步缩短周期,使利率更快反映LPR变化^[8]^。
2. 优先调整对象:主要针对首套房贷且原利率超5%的客户、剩余贷款期限超15年的长期借款人以及征信记录良好的客户(如连续3年无逾期可获额外降幅)^[2]^。
三、实施的进展
截至2025年4月,已有12家银行试点调整存量房贷利率。部分国有大行针对首套房客户,将利率下调至极具吸引力的3.8%^[2]^。尽管多数银行仍采取“一户一策”模式,要求借款人主动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3]^,但银行在执行调整政策上的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快。
在市场效果方面,随着LPR的连续走低,部分借款人已明显感受到月供减少带来的压力缓解和消费需求提振。以5年期LPR从4.2%降至3.95%为背景,部分借款人的月供减少了300-500元^[2][5]^。
四、对未来政策的预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未来的政策走向也备受关注。
1. 降息空间:专家预测,伴随二季度的降准降息窗口开启,存量房贷利率有望跟进下调,尤其是挂钩LPR的浮动利率贷款^[1][2]^。
2. 普调趋势:未来或将进一步扩大批量调整范围,针对二套房及存量固定利率贷款推出差异化政策。通过“以旧换新”等地方措施推动利率市场化重订^[2][6]^。
五、风险警示与忠告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我们也要注意潜在的风险。避免违规操作:银监会严查经营贷置换房贷行为,违规者将面临抽贷及罚息风险^[2]^。选择中介时要审慎,部分中介以“包过”名义收取高额手续费,存在伪造材料导致征信受损的隐患^[2]^。
央行正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化解存量房贷利率过高的问题。作为借款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银行的公告,主动与银行协商,以降低融资成本。也要保持风险意识,避免因为违规操作或选择不当中介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