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开车需警惕无症状低血糖
黄先生年逾五十,糖尿病病史已逾十年。他一直依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初期,他严格遵循医嘱,频繁检测血糖并依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剂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先生逐渐放松了对血糖管理的警惕,很少再进行血糖检测,饮食也变得不规律起来。
某天,黄先生与好友小杜相约自驾游。行驶途中,小杜突然发现黄先生状态异常,车子几乎失控。所幸二人平安无事,但黄先生此时已失去意识,趴在方向盘上昏迷不醒。小杜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先生的血糖水平低至危险水平,仅1.0毫摩/升。经过紧急救治,黄先生逐渐脱离了危险。
黄先生对此感到困惑不解,他以前发生低血糖时会有明显的心慌、出汗、四肢颤抖等预警症状,吃点糖果就能迅速缓解。这次为何毫无征兆就陷入了危机?
医生解释道,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出汗、手抖等,这些症状就像警报器一样,提醒患者及时自救或就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超过5年),部分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可能会逐渐消失,转变为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嗜睡、昏迷等。相较于前者,后者的警示信号更少,更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危险性更大。更为严重的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在低血糖发生时毫无察觉,往往在不自觉中陷入昏迷状态,若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有肝肾功能减退,常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会影响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排泄,使其在体内积蓄。对于患有糖尿病超过5年的患者来说,尤其是在开车或从事高空作业时,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风险大大增加。这类患者应当特别注意。
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驾车或从事高空作业的糖尿病患者,务必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随身携带日常使用的降糖药物、胰岛素、血糖仪以及糖果、饼干等食品;二是在驾车外出前务必检测血糖,血糖不应低于5.6毫摩/升。若需长途驾驶,途中应定时检测血糖,一旦血糖低于5毫摩/升,应立即停止驾驶,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