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有无糖尿病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洞察微血管并发症的综合信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其背后隐藏着长期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各个方面。
一、流行病学特征
DR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约为23%,在中国患者中,这一比例大约在24%-37%之间。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R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60%-84%,20年以上的患者接近100%。在类型上,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2型患者的发病率为50%-80%。DR的危害性极大,它是工作年龄段人群首位致盲原因,未接受治疗的增殖期DR患者3年内失明率高达50%。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DR的早期症状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或视物变形。眼底可见微动脉瘤、点状出血及硬性渗出。而在进展期,症状可能包括视力骤降(如玻璃体积血)、视野缺损(如视网膜脱离)或眼痛(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特征性改变包括棉絮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及新生血管形成。
三、诊断手段
诊断DR的主要手段包括散瞳眼底检查、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眼部B超。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微动脉瘤、出血等基础病变,评估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检测黄斑水肿及视网膜层结构,以及判断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
四、防治建议
对于DR的防治,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控制,包括有效的血糖管理,以及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例如,抗VEGF玻璃体注射可以改善黄斑水肿,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可以降低增殖期失明风险。对于筛查建议,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五、预后与警示
早期规范的DR治疗可以使5年失明风险降低57%。即使对于晚期患者,约70%的人在经过手术后仍可以保留0.02以上的视力。我们需要警惕“两个晚”的现象,即发现糖尿病晚、意识到DR风险更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防治手段和预后警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