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去世三年无稿费

生活百科 2025-10-16 15:11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河南大学出版社陷入舆论风波,被指控长期拖欠译者稿费,其中已故译者杨昊成的遭遇更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杨昊成所翻译的《猫眼》和《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集:1948-2013》这两部著作在2020年出版,然而在他2018年去世后,其遗孀多次追讨应得的稿费却未能如愿^[1][6][7]^。这一事件被揭露后,出版人杨全强通过微博公开表达了对稿费问题的强烈关注,并指责出版社“看似不差钱,却拖延数年”,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和转发。面对舆论的压力,河南大学出版社却选择开启微博评论精选功能,回避直接回应^[1][2][6]^。

深入挖掘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在出版行业中,稿酬发放流程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稿酬的发放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图书销售回款、编辑申报、财务审核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流程衔接不畅或者出版社内部管理存在疏漏,就很容易导致稿酬发放延迟^[5]^。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指出河南大学出版社存在系统性的拖欠行为,多位译者和合作方都声称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甚至被指责“有组织、有预谋”地进行拖欠^[2][4]^。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涉事的河南大学出版社竟然曾8次成为被告,涉及合同纠纷等案件^[4]^。这一系列的数据和消息无疑给公众留下了非常不良的印象,也让人们对出版行业的内部运作产生了质疑。

这一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普遍批评,认为出版社的行为已经突破了行业的道德底线,漠视译者的劳动权益,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公信力^[2][6]^。这也反映出在版权合作中,译者群体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译者离世后,家属在维权过程中更是面临巨大的阻力。

河南大学出版社的这次事件不仅仅是个案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出版行业的一次警示。我们期待行业能够深刻反思,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译者的权益,恢复公众的信任,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