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病历 糖尿病高渗护理诊断
糖尿病高渗状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护理与预防
糖尿病高渗状态,也称为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为了深入理解并应对这一病症,我们将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渗状态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血糖超过33.3mmol/L,血有效渗透压超过320mOsm/L,血清HCO≥18mmol/L或动脉血pH≥7.30,尿糖强阳性,而血酮体及尿酮阴性或弱阳性,阴离子间隙小于12mmol/L。
二、临床表现
糖尿病高渗状态可分为前驱期和典型症状期。前驱期表现为口渴、多尿、乏力加重,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典型症状期则包括脱水、神经系统症状等,如体重下降、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凹陷、意识模糊、昏迷等。
三、护理诊断
糖尿病高渗状态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体液不足、营养失调、潜在并发症、活动无耐力、自理缺陷、焦虑和知识缺乏等。
四、护理措施
1.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护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和尿量,记录出入量,并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
2. 补液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24小时内可能需要补液6000-10000mL,通常使用等渗溶液。
3. 血糖控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控制血糖,当血糖降至16.7mmol/L时,应开始输入葡萄糖液并加入胰岛素,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导致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4. 基础护理:如持续低流量吸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尿管以准确记录尿量,定时翻身叩背以预防压疮,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以预防感染等。
5. 营养支持:暂时禁食禁水,建立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和营养物质。
五、预防措施
1. 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和血浆渗透压。
2. 避免感染、应激、高热、胃肠失水等诱因。
3. 慎用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
4.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5. 对中年以上糖尿病患者提高警惕,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高渗状态是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要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理解并遵循上述的标准、表现、护理和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避免高渗状态的发生。